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章甫
別名 文明,別半崧
出生年 1760
死亡年 1816
教育背景 歲貢生
出版作品 《半崧集》、《選贈和齋詩集》

章甫(1760~1816),文明,半崧,臺灣縣(今臺灣省臺南市)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嘉慶四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里中。重修府學文廟時曾捐銀贊助,其後擔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讀書博採經子百家之菁華,究心詩學之源流正變。其後絕意仕途,課兒孫自娛,時人目為高士。詩文俱工。

著作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連橫《臺灣通史》著錄作四卷、《臺灣詩乘》作八卷。集中或贈答酬酢,或山水記遊。作者屐痕所至,除臺灣本土風光外,三次渡海赴試,於澎湖福建所見,亦留載文字之中。全書依體裁大致分為六卷,前五卷為詩歌,第六卷為散文。王國璠臺灣縣學教樑上春,為其《半崧集》簡編作序曰:「按半崧之詩,體制、格力、氣象、興趣、音節五法俱備而不入俚……故非獨五、七言律波瀾壯闊、法度精嚴,如建大將旗鼓,雖八面受敵,無懈可擊。其古詩之蒼樸渾成,直截愷惻,寄濃於簡淡之中,真有古樂府遺意。至如絕句、駢體、雜文,或以韻格勝,或以詞氣勝,要皆麗而有則,約而彌該,非出入於六朝諸家不辨。」章甫詩歌的風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詩「不入俚」,少有詠歌民俗之作。今見《半崧集》為日治時期大正六年(1917)據嘉慶二十一年(1816)謄錄的抄本,典藏於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刪存原書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簡編》,為今日常見的版本。以下據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鈔本為底本,參考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臺銀本《半崧集簡編》[1]進行參校。[2]


雜言古詩

望玉山歌

望玉山歌 志云:大武巒山後障三峰並列,終歲雪封如紗籠香篆,冬日晴明乃得見,頃則雲霧復合。又陳夢林記云:山北與水沙連內山錯。


天蒼蒼,海茫茫。武巒後,沙連旁[3]。半空浮白,萬島開張[4]

非冰非水,非雪非霜。老翁認得真面目,雲是玉山發異光。

山上寶光山下照,萬丈清高萬丈長。晴雲展拓三峰立[5]

一峰獨聳鎮中央。須臾變幻千萬狀,晶瑩摩盪異尋常[6]

四時多隱三冬見,如練如瀑如截肪[7]。駭目驚人不一足,

莫辨璧圓與圭方[8]。我聞輝山知韞玉,又聞採玉出崑岡[9]

可求猶是人間寶,爭似此山空瞻望。當時有客癡山鑿,

自恃雄心豪力強。豈知愈入愈深處,歸於無何有之鄉。

嗟乎玉山願望幾曾見,我今何幸願為償。償來願望亦造化,

多謝山靈不可忘。山靈歸去將誰說,依舊囊紗而篆香[10]

大璞自然天地秘,未知韞匵何處藏[11]。且將一片餘光好,

袖來寶貴入詩囊[12]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參冊。主要描寫詩人遠望玉山的景致,應非實際親臨之作。首四句點出玉山的地理位置,「半空浮白」形容山之高,並扣住下文「非冰非水,非雪非霜」、「如練如瀑如截肪」,而老翁所認得的「真面目」,就是「雲是玉山發異光」,這是因「山上寶光山下照」的緣故。
「我聞輝山知韞玉,又聞採玉出崑岡」提到玉山之所以名為玉山,是因為傳說山裡蘊含玉石,如果能夠取得,自是人間至寶,但這些寶物又非尋常人可得,因此只能「空瞻望」,而即使財力雄厚者,愈往深處挖掘,愈發現寶物的不可得,因此說「歸於無何有之鄉」,詩人認為這樣的人是「癡」,用「自恃」二字,也顯出他的不以為然。此外,正因為玉山的「須臾變幻千萬狀」、「駭目驚人不一足」,才透顯「認得真面目」的可貴之處。而「萬丈清高萬丈長」、「一峰獨聳鎮中央」用以凸顯玉山之高,冬天是最能看見玉山全貌的季節,「依舊囊紗而篆香」扣住小序「終歲雪封如紗籠香篆」,也側面點出玉山終年籠罩白雪之下,故不易窺得全貌的原因。因此當章甫「嗟乎玉山願望幾曾見,我今何幸願為償」、「償來願望亦造化」時,是何等愉悅,了卻平生之憾,既然玉山珍寶不易得,不如「且將一片餘光好,袖來寶貴入詩囊」,將美景化為詩句珍藏。

  1. 臺灣文獻叢刊. 第二○一種 半崧集簡編-
  2. (江寶釵撰)
  3. 武巒後,沙連旁:武巒即大武巒山,位於嘉義縣東北;沙連,即水沙連,今日南投縣魚池鄉與埔里鄉。玉山在大武巒山的背後,水沙連的旁邊。
  4. 半空浮白,萬島開張:浮白,放開胸懷,暢快飲酒。開張,開展。
  5. 晴雲展拓三峰立,一峰獨聳鎮中央:展拓,開闢,擴充;豁達,開闊。晴天的時候,雲彩中有三個山峰聳立展開,有一座獨自矗立在中央。
  6. 須臾變幻千萬狀,晶瑩摩盪異尋常:摩盪,摩擦振蕩;相切摩而變化。山峰旁的雲朵在很短的時間中變化各種形狀;雲和山互相摩擦振蕩,晶瑩剔透,非比尋常。
  7. 四時多隱三冬見,如練如瀑如截肪:三冬,冬季的三個月。指孟冬(陰曆十月)、仲冬(陰曆十一月)、季冬(陰曆十二月)。練,柔軟潔白的絲絹。截肪,切開的脂肪,喻顏色和質地白潤。玉山在四季裡經常隱遁不見,只有在冬天的三個月中才會出現,遠望像是一匹柔軟潔白的絲絹,像是瀑布,又像是切開的脂肪那樣白潤。
  8. 駭目驚人不一足,莫辨璧圓與圭方:駭目,即「動心駭目」,對所見事物感受很深,震撼極大。不一足,即「不一而足」,不是一事、一物或一次就可以滿足的。璧是指中心有孔的半圓形玉器,故稱「璧圓」;圭為上尖下方的玉器,故稱「圭方」。那種光芒使人驚心震憾,不是幾句話就可以完全描述的,讓人分不清楚這是圓的或方的寶玉。
  9. 我聞輝山知韞玉,又聞採玉出崑岡:韞,音ㄩㄣ ˋ,藏。崑岡,崑崙山。
  10. 山靈歸去將誰說,依舊囊紗而篆香:山神離開的時候要對誰說?玉山的雲彩仍然像囊紗像香一樣煙霧繚繞。
  11. 大璞自然天地秘,未知韞匵何處藏:匵,ㄉㄨ ˊ,指放置物品的小箱子。玉山這一塊沒有經過雕鑿的美玉,是天地間秘密的寶,不知道要將它收藏在寶箱中藏於何處呢?
  12. 且將一片餘光好,袖來寶貴入詩囊:我暫且收藏一片玉山的餘光,隨手放入袖中當作寶貝,當靈感來時寫成詩句,收入詩囊之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