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體定向毀損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立體定向毀損術1949年立體定向技術應用於精神外科,手術是採用立體定向設備和射頻儀,在邊緣系統內選擇一個或多個靶點進行射頻毀損。立體定向手術,操作簡便,副損傷小,一次可毀損多個靶點,毀損灶的大小和形狀也可任意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手術方法。

手術步驟

術前應進行充分的討論,明確所要毀損的靶點及毀損灶的大小,做好術前計劃。術晨剃髮,對於不配合的病人,可在全麻後剃髮。手術可在全麻或局麻下進行,因為要進行CT或MRI掃描,全麻要求術中保留呼吸。

先安裝立體定向儀框架,行CT或MRI掃描,一般層厚為2mm,洗片作測量用。回定向手術室,先測量出AC‐PC中點的坐標,再根據靶點的常規測量值,計算出靶點坐標,對於可見靶點,可在CT或MRI片上直接標記並測量靶點坐標。所有坐標值,均應由兩名以上醫生核對,以免出錯。

病人仰臥於手術台上,切開頭皮,顱骨鑽孔。鑽孔點在眉間後9~12cm,中線旁開2.5~3.5cm。若單純隔區、扣帶回手術,切口偏前內方;若為杏仁核等,鑽孔點偏後、外方;多靶點手術,鑽孔點在眉間後9~10cm,中線旁開3cm較為合適。雙側毀損應兩側切開皮膚和鑽孔。切開或以尖針刺破硬腦膜和蛛網膜,敷以棉片保護。

安裝定向儀導向弓,按已測量好的數據,調整坐標值,可先用微電極進行電生理刺激及記錄,以驗證靶點的準確性,也可直接放入射頻針,到達靶點時,記錄核團的溫度和阻抗,觀察病人如無異常反應,即可進行射頻熱凝毀損。溫度一般為65~80℃,時間60~100秒。毀損後緩慢拔出射頻針,尖端擦拭乾淨,繼續下一靶點的毀損。毀損結束後,拆除定向儀,觀察術區有無出血,骨孔可用明膠海綿,自體骨屑,或鈦網等材料修補填塞,縫合頭皮,手術結束。

術後處理

(1)麻醉的術後處理與其他手術基本相同,但全麻後可不必立即甦醒。

(2)密切觀察瞳孔、意識及肢體活動情況,如有腦出血徵象,及時行CT檢查。

(3)常規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4)繼續應用抗精神病藥物,但要依病情酌情減量,一般來講,可減少到術前的1/2以下。

(5)雙側扣帶回毀損術後,注意有無扣帶回綜合徵出現,如高熱、拒食或無動性緘默症反應,要給予對症處理。

(6)精神病立體定向手術一般採用多靶點組合毀損,術後一般主張給予抗癲癇藥物6個月,但如發現抗癲癇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或與抗精神病藥物有不良的相互作用時,可早期停用抗癲癇藥物,精神外科採取立體定向手術後並發癲癇已大大減少。

(7)術後常出現暫時性尿失禁,要給予指導,定時排尿,保持床、褲乾淨,防止泌尿系感染。

(8)術後短期常出現定向力障礙、記憶力減退懸空摸索等,可自行恢復。

(9)按預定方案於2周、3個月、半年、1 年及3 年以上隨訪,進行量表觀察對比,療效評定。

靶點選擇

常用靶點的坐標及毀損範圍(單位:毫米)

杏仁核:X =21,Y =8,Z =-13.5,毀損範圍10mm×10mm×16mm(前後×左右×上下),若雙側杏仁核毀損,另一側毀損範圍應減小,一般不超過6mm ×6mm×8mm。

扣帶回:X =5,Y =側腦室前角後10~20,Z =側腦室上2,毀損範圍20mm ×10mm ×10mm。

尾核下束:X =15,Y =前床突前5,Z =眶頂平面上11,毀損範圍20mm ×10mm ×6mm。

內囊前肢:X =17‐20,Y =24,Z =0,毀損範圍10mm ×10mm ×16mm。

內側隔區:X =3,Y =AC點前5,Z =0,毀損範圍3mm×4mm×5mm。

術前應詳細了解病情,根據症狀選擇靶點。一般認為,杏仁核適用於興奮、衝動、攻擊敵對行為等症狀的精神病。扣帶回適用於抑鬱、焦慮、強迫症、緊張症、神經性厭食及伴有抑鬱的人格障礙,對精神分裂症的幻覺,情感和行為障礙也有一定的效果。內囊前肢適用於強迫症、焦慮症和恐懼症。尾核下束適用於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及某些人格障礙。內側隔區主要適用於攻擊行為者。 [1]

多灶毀損與多次毀損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傾向於多靶點手術,認為這種方法手術效果更好。靶點的組合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定規律可循,如:扣帶回毀損對強迫症有較好的效果,而尾核下束毀損對焦慮效果較好,同時毀損可互為補充;再如:扣帶回和內囊前肢都對強迫症有效,同時毀損兩灶,可能比單灶毀損更有效。第二國際精神外科會議上首次報道了多靶點手術,認為這種手術對精神分裂症有效,也可用於其他多種精神病。1975年報告了66 例邊緣系統多靶點手術,手術選擇的6個部位包括雙側扣帶回、杏仁核和無名區,全組病人包括精神分裂症32例,攻擊性暴力行為19例,以及15例經過扣帶回切開術無效的病例,加做雙側杏仁核和無名區,所有這3種病人都獲得了顯著進步。杏仁核+尾核下束+扣帶束三灶損毀術:在32例病程長達2.5~28年的精神分裂病人中施行三灶損毀術,術後觀察0.5~5年,30例獲滿意療效。第二屆全國精神外科研討會(1991)上報道,精神病多靶點手術,有效率64.7%~84%,並認為比單靶點手術更有效。對47例伴抑鬱、癲癇和精神分裂症樣症狀的強迫症病人,施行杏仁核+扣帶回或內囊前肢毀損的手術方法,獲得滿意效果。 [2]

第一次手術無效的病例,可考慮二次或多次手術。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毀損灶或增加新靶點。如第一次手術已為多灶毀損,二次手術應慎重。間隔時間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半年為宜。雙側杏仁核或下丘腦損毀無效的病例,加作隔區後獲良好效果。36例行扣帶回3次毀損的病例,第一次手術效果不理想的病人,隨着手術次數的增加、毀損範圍的擴大,效果越來越好,且重複手術並未引起神經功能的損害。34例行扣帶回毀損的病例中,38%明顯緩解,23%部分緩解,其餘無效的病人接受了二次手術,擴大毀損範圍,其中,36%明顯緩解,36%部分緩解,只有占總數10.9%的病人緩解不明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