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突額鸚嘴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突額鸚嘴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突額鸚嘴魚(學名:Scarus ovifrons),又名卵頭鸚哥魚,俗名鸚哥,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

簡介

本魚開始型雌魚,體淡棕紅色,各鱗片具淡黃色緣,頭上半部到胸鰭上方為顏色較深的區域,其後接鄰二個稍斜的平行黃色垂直斑。各鰭條色淡。終端型雄魚,體藍綠色,各鱗片具紅色緣。頭上半部向後延伸的大斑同雌魚相同,僅顏色更加深。雄魚和雌魚皆為凹型尾。體長可達30厘米。體較粗壯,尾柄短。成魚額部向前突出,前端鈍圓。眼較小。兩頜牙均癒合為齒板。唇頗窄,齒板大部分外露,下唇尤窄,僅存在於齒板的基底。體被大圓鱗。頰部具鱗3行。側線中斷。尾鰭截形。本魚主要棲息於沿岸水域的岩石,形成小群魚群,屬草食性,以藻類為主。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多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海域。體長一般為400毫米左右。兩頜牙與鸚鵡的喙相似,因而有"鸚鵡魚"之稱。體色艷麗,變化多樣。

評價

鸚嘴魚的色彩非常顯眼,它會使用自己喙狀牙齒蠶食珊瑚礁,它最特別的是其睡覺前的行為。在鸚嘴魚睡覺前大約一個小時裡,它們會從嘴裡噴出濃稠的粘液,這些透明的粘液會將它們包裹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蚊帳一樣。它們這麼做是為了在睡覺的時候掩蓋住自己的氣味,並驅除寄生蟲。而且粘液還因為包含抗氧化劑而被認為有助於修復其身體損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