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種群生態學
圖片來自slidesplayer

種群生態學生態學的一個子領域,處理物種種群的動態變化及其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1]種群生態學研究種群的種群規模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這個術語常常也指種群生物學或種群動態。

種群生態學的發展來源於人口學精算師生命表的出現。種群生態學在保育生物學中十分重要,特別是在種群變化分析(PVA)的發展中,種群生態學使PVA在長期預測一個給定的棲息地斑塊的種群持續狀態成為可能。儘管種群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子領域,它也為研究種群動態的人提供了數學統計學的問題。

目錄

簡述

種群具有個體所不具備的各種特徵,這些特徵多為統計指標,大體分3類:①種群密度。②初級種群參數,包括出生率、死亡率、遷入和遷出。出生和遷入是使種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遷出是使種群減少的因素。

出生率是一廣義的術語,泛指任何生物產生新個體的能力,不論這些新個體是通過分裂、出芽、結籽、生產等哪一方法。

遷出是指種群內個體由於種種原因而離開種群的領地,遷入則是別的種群進入領地。③次級種群參數,包括性比、年齡結構和種群增長率等。種群統計學就是種群的出 生、死亡、遷移、性比、年齡結構等的統計學,最初用於人口統計上,現用於一切生物。

種群統計學的內容

出生率

出生率是泛指任何生物產生新個體的能力。不同動物的出生率變化很大。這種變化是由動物自身所決定的。主要因素有:

(1)每次產後代的數量 大象、猩猩每胎產一仔,而田鼠每胎產5~15隻,硬骨魚類產卵從數百至數億,每次產仔數貴越多,出生率越高。

(2)繁殖頻率 大象的孕期有22個月,需2~3年才產仔一次,而田鼠孕期只有2個月,一年可以產仔幾次。年繁殖頻率越高,出生率越高。

(3)性成熟年齡 大象25歲達到性成熟,類人猿10~15歲成熟,羊2年,而田鼠2個月左右。性成熟越早,出生率越高。

(4)動物的壽命 通常出生率小的動物,其壽命往往較長,如大象壽命可達100年。但影響到動物的出生率的則是動物繁殖時期的長短。

在動物界中,高的出生率是和高的死亡率相對應的。動物的演化地位越高,往往出生率越低。但後代的存活率越高。同種動物的出牛率也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影響出生率大小的主要外界因素有:

(1)食物食物的豐富和匱乏會影響到動物的繁殖力,如以針葉樹種子為食的松鼠的數量的上升,往往是在針葉樹種子豐收以後的第二年。食物越豐富,營養條件越好,動物的繁殖力越高,出生率越高。

(2)降水的多少對於繁殖需要水分的動物來說,降水量的增多,會提髙動物的出生率,如蚊子的數量的增加,就與降水的增多,水坑水窪的增多有關。對於其他動物則是由於降水影響到食物條件的變化,從而間接影響到該動物的出生率。

(3)溫度、光照、風雪等都會對動物種群的數量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死亡率

動物的壽命有生理壽命和生態壽命。生理壽命是指動物能活到生理上所允許的年限。生態壽命是指動物在自然狀態下,由干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實際存活的年限。

導致動物死亡的因素有:

  1. 達到生理壽命而老死;
  2. 食物不足飢餓而死;
  3. 因疾病而死(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
  4. 被其他動物捕食;
  5. 不良的氣候條件致死(如水災、雪災等)
  6. 偶然因素導致的死亡(如摔死、壓死等)

大多數動物的幼年期的死亡率高於成年期的死亡率,如硬骨魚類的卵和苗的死亡率很高,占種群數量的大部分。哺乳動物的胚胎期和哺乳期的死亡率很低,但斷乳後的一段獨立生活期的死率剮很高。研究動物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對有害動物的防治和有利動物的保護,以及對人類人口的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現代的文明社會,人口的死亡率隨着醫學的發胰在逐漸地下降。那麼為了降低人口的數量則只有在社會的控制下相應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如我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

參考文獻

  1. Odum, Eugene P. Fundamentals of Ecology Second. Philadelphia and London  : W. B. Saunders Co. 1959: 546 p. ISBN 9780721669410. OCLC 55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