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稀缺規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稀缺規律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稀缺規律是指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只能得到有限供應,必須通過價格或其他形式進行分配。

稀缺性

稀缺性,又被稱為稀少性或缺乏,是經濟學中用來描述相對於人類欲望的無限性而言,經濟物品或生產這些物品所需的資源等相對有限的概念。簡而言之,這一概念代表了「人類擁有無窮的欲望,卻只擁有有限的資源」的觀點。由於資源的有限性,競爭和選擇的現象應運而生。

經濟物品可以分為消費品和生產要素(經濟資源)兩類,消費品直接用於滿足人類的需求,而生產要素用來生產消費品,兩者都具有稀缺性。其中,生產要素的稀缺決定了消費品的稀缺,試想如果生產要素是數量近乎無窮的自由物品,那麼所有人都將獲得任意數量的消費品,就不存在稀缺性的問題了,也就沒有經濟學的用武之地了。

稀缺和短缺的區別:

資源稀缺是因為自然給人們提供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比如若石油資源已經被人們開發殆盡,那即便是全球首富馬斯克也未必能買到。資源短缺主要是短期內供不應求造成的現象。

短缺只是暫時的現象,而資源的稀缺卻是人類一直以來面對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