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秧歌(張愛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1952年下半年到1955年11月,離開香港流亡美國紐約這三年時間裡,張愛玲最有成就的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先後在《今日世界》連載和在紐約用英文出版,這兩部小說至今為止都是被文學史家攻擊的對象,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這端,集團式的謾罵之聲從未停止。那是因為張愛玲被破天荒的寫進了《中國現代小說史》,作者夏志清以前所未有的篇幅談論她,大大超過魯迅的篇幅,並稱她為「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超前成就」、「五四以來最優秀的作家」、「五四時代的作家不如她,民國以前的小說家,除了曹雪芹外,也還有幾人在藝術成就上可同張愛玲相比?」。台灣1956年就已經開始神化和介紹她,這與夏志清的讚譽是分不開的,張在台灣得到的傳承也遠遠大於和早於大陸,大陸八十年代始認識張的價值。

張愛玲在《秧歌》前寫的小說很少直接干預當下,對現世進行赤裸裸的批判,大多是寫一個特定階級和特定人群的無奈、蒼涼、錯位、變態、陰森、淒哀的境遇,有時也瞄準灰色、世故的小人物,掙扎在現世權力與金錢、世俗的羅網中,承受着時代的負荷,實現她參差對照的陰性荒涼美學、陰性書寫。狀寫亂世年代的人的流離和疏離狀,還有一種陌生性的美感,現實主義的歌功頌德和批判干預、道德批評,絕少在她的小說中直接出現,但在流亡途中,《秧歌》和《赤地之戀》表明了她的干預當下和揭櫫謊言的勇氣。

《秧歌》已被稱為「在中國小說史上已經是本不朽之作。」。一代中國自由主義宗師胡適1955年就對此評價:「此書從頭到尾,寫的是『飢餓』——書名大可以題作『餓』字,——寫的真細緻,忠厚,可以說是寫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近年我讀的中國文藝作品,此書當然是最好的了。」。夏志清和胡適當然不是信口開河的只以「反共」為職志而臧否作品,他們這兩代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的開創性工作,是誰都無法迴避的。今天看來,張愛玲的《秧歌》,無論從現實主義角度和公共知識分子良知的維度,都是一部傑出的小說,並不遜色於她的《金鎖記》、《傾城之戀》等代表作,它們是對中國兩個領域的關懷,《秧歌》、《赤地之戀》的出現,反而顯現張在關注民生痛苦和被凌辱的大多數群體方面有了出色的並列。

揭露和預言中國極權社會的偉大的政治小說

《秧歌》是一部偉大的政治小說。這部小說揭露了正在形成的中國極權制度對是怎樣破壞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的根基,毀滅了中國人與人之間的根本關係,描繪了中國農民以及普通人民在這個制度中的無權無勢的地位。這部小說,也許比中國迄今為止發表的任何小說都更深入和微妙地揭露的中國極權統治的本質。這在任何意義上都是令人震驚的。因為這本書出版於1955年,在餓死3800萬人的人類史最大的饑荒還沒有開始,在毀滅了中國的基本道德的文化革命還沒有貼出第一張大字報十多年之前。這部書是不久就成為現實的中國社會巨大悲劇的讖語。一部小說成為一個時代的預言,在這個意義上,中國除了《紅樓夢》之外,還沒有一部書可以做到這點。


《秧歌》這本書證實了藝術的穿透力和偉大的政治小說的力量。把這本書放在人類的政治小說歷史上看,這部書是中國作家張愛玲對人類政治小說的偉大貢獻。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後,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志沂(字廷眾)、母黃素瓊(字逸梵)。 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張愛玲文筆冷靜,小說常用第三人稱即他來描寫,以一種全知的視角來敘述,小說中雖然沒有摻雜太多作者個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調悲涼。如《傾城之戀》中的開頭寫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故事不問也罷!結尾雖然白流蘇如願以償嫁給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卻冷眼說道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着玩了

內容預覽

一到了這個小鎮上,第一眼看見長長的一排茅廁。都是迎面一個木板照壁,架在大石頭上,半遮着裡面背對背的兩個坑位。接連不斷的十幾個小茅棚,裡面一個人也沒有。但是有時候一陣風吹過來,微微發出臭氣。下午的陽光淡淡地曬在屋頂上白蒼蒼的茅草上。走過這一排茅廁,就是店鋪。一排白色的小店,上面黑鬱郁地矗立着一座大山,山頭上又現出兩抹淡青的遠山。極窄的一條石子路,對街攔着一道碎石矮牆,牆外望出去什麼也沒有,因為外面就是陡地削落下去的危坡。這邊一爿店裡走出一個女人,捧着個大紅洋磁臉盆,過了街,把一盆髒水往矮牆外面一倒。不知為什麼,這舉動有點使女人吃驚,像是把一盆污水漏出天涯海角,世界的盡頭。差不多每一爿店裡都有一個殺氣騰騰的老闆娘坐鎮着,人很瘦,一長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