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鍾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秦鍾英,(?-1851年),字、號不詳,陜西榆林府神木縣人,為清朝武舉狀元。[1]
目錄
生平簡介
秦鍾英為榜眼
秦鍾英為嘉慶十八年(1813年)武舉人,嘉慶二十四年,大清朝開乙卯恩科會試,以慶祝仁宗六十大壽。通過會試、殿試,文科陳沆、楊九畹、胡達源高中鼎甲狀元、榜眼、探花;武科則取徐開業為狀元、秦鍾英為榜眼、梅萬清為探花。[2]
參加傳臚大典
秦於是年應武科進士試。殿試時,秦本來中一甲二名榜眼。按照清朝科舉制度規定,殿試結束後,新科進士要在太和殿前參加傳臚大典(也稱金殿傳臚)叩謝皇恩、接受皇帝封賞。 唱名之日,嘉慶帝駕臨太和殿。當唱名儀式開始,傳臚官順序唱讀文武鼎甲三人姓名,文科狀元、榜眼、探花由執事官員引領依次跪於殿前,率領本科文進士叩頭謝恩。而武科一甲一名狀元徐開業及一甲三名探花梅萬青均未到場,在反覆多次唱名後竟無人出班,只有秦鍾英出班跪拜. 大家都慌了,如此隆重的傳臚大典,武狀元和武探花居然雙雙缺席!嘉慶皇帝臉色鐵青,吏部、禮部、兵部的尚書們都慌了神。 嘉慶皇帝命人進行調查。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原來,禮部官員最初確定武進士們由西華門進入紫禁城,後來又改為東華門。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這個改動忘了通知新科武進士,導致徐開業和梅萬清在西華門等了半天,都無人來給他們開門。其餘武進士比較精靈,從東華門進入了紫禁城。
年武科狀元
嘉慶帝為此龍顏大怒,降下諭旨:「事關典禮,非尋常疏忽可比。本應全行斥革,念其草茅新進,徐開業革去一甲一名,並頭等侍衛;梅萬青革去一甲三名,並二等侍衛。俱仍留武進士,再罰停明年殿試一科,俟下屆會試再與新中式武進士一體殿試。」同時,詔命以一甲二名秦鍾英拔補一甲一名,授為頭等侍衛,其一甲二名、三名,無庸再補。」於是,秦鍾英中選是年武科狀元。[3][4][5]
官場經歷
秦鍾英運氣好,從武榜眼變成了武狀元後。自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授任頭等侍衛後,於道光六年(1826年)任廣西提標前營遊擊,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山西老營營參將,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撫標中軍參將,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直隸河屯協副將。[6]
剿匪事功
《貴州通志》著重記載其剿匪事功:「(秦鍾英)道光二十二年(1842)擢貴州安義鎮總兵。二十八年(1848)雲貴總督林則徐檄鍾英協剿雲南保山回匪,有功。是年九月,署貴州提督,尋實授。」然而,若非兩任貴州提督遽然暴病而亡,秦大概頂死也就是做到安義鎮總兵(正二)。1848年10月1日,貴州提督王一鳳死了,林則徐反復權衡,敲定秦鍾英為最佳代理人選。不久,道光皇帝正式任命的提督卻是原在浙江處州鎮做總兵官的梁勝灝。出人意料的是,梁勝灝竟然病死在了赴任路途。於是,皇帝就改任秦鍾英為貴州提督(從一)。
湖南匪徒李沅發倡亂
據《貴州通志》:「三十年(1850)湖南匪徒李沅發倡亂,竄入貴州之洪州太平山一帶滋擾。鍾英督師堵剿,擊斃多匪,擒其渠,追奔至水口等處,俘馘無算。餘匪由摩天嶺翻山竄逸,復偕總兵崇福、秦定三等分駐楚粵接壤地方防堵,並飭員弁越境尾追,旋以首逆就擒於楚,邊界肅清,凱撤回營。」晚清末造,國祚衰敗,紛亂四起,撲滅這次湖南的農民起義不久,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又爆發了。1850年12月20日,李星沅、勞崇光、向榮等三位晚清名臣,在進剿太平天國簡選賢能之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廣西鄰省貴州的提督秦鍾英,認為其「久居邊要,曉暢機宜」,才能物望均足以膺此重任。
咸豐元年(1851年)卒於任上。秦鐘英有一子秦尚謙,後一孫秦夢熊。[7]
徐開業雖然與武狀元擦肩而過,但他沒有氣餒,在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再次參加殿試,獲得了武狀元。梅萬清則是,據雲南《梅氏龍潞支系族譜》記載,再隔兩年後參加了道光二年(1822年)的殿試,中了武進士榜眼。
「金殿傳臚」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金殿傳臚」的地方。科舉有鄉試、會議、殿試三種。「殿試」又稱御試、廷試,是把禮部在會試中選拔的「貢士」召進皇宮,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前進行的屬國家最高一級的國家考試,是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和籠絡知識分子,維護其統治的一種手段。 明朝初期的「殿試」,曾在承天門南金水橋畔設案考試,後移至黃極殿(今太和殿),清代在保和殿進行。 這種考試每三年進行一次,時間一般在春季農歷三月,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十分嚴格,進京應考的舉人,首先要集中在大清門內東側千步廊朝房,經禮部會試,考中後為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隻有取得貢士資格才能進宮參加「殿試」。 「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捲成績由閱卷大臣打分,獲得前10名的考卷,送皇帝親自過目,考中的被賜予進士。
列第一甲第一名者稱為「狀元」﹔
列第一甲第二名者叫作「榜眼」﹔
列第一甲第三名者是「探花」﹔
殿試兩天后,皇帝召見新考中的進士。考取的進士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天安門前聽候傳呼,然後與王公百官一起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
「臚」有陳列的意思,「傳臚」就是依次唱名傳呼,進殿覲見皇帝。 [8]
武狀元秦鍾英的生前身後事
喝冷酒,蘸咸鹽,己卯年兒子中狀元
現在神木還流傳著一句童謠,「喝冷酒,蘸咸鹽,己卯年兒子中狀元。」話說,秦鍾英的父母非常恩愛,也十分善良,結婚多年,膝下猶虛。有一年,鍾英父親和朋友外出做工,各賺得兩個元寶。中途橫生枝節,朋友丟掉了自己的銀錢,一時想不開就尋死上吊。多虧鍾英父親發現得早,並分了自己的一個元寶給他。鍾英的母親對丈夫的做法深為理解,打算溫酒燉雞給他接風洗塵。他卻說:「不用麻煩,酒不要溫,我愛喝冷的;雞也不要殺,弄點花生豆豆,蘸點兒鹽就行了。我這叫'喝冷酒,蘸咸鹽,省下雞嘛,好過年'」。妻子樂了,款語溫存:「 喝冷酒,蘸咸鹽,養個小子中狀元!」他笑說:「你這個婆姨,淨想好事,養個孩子都好難,何談還是小子,還能中狀元。」妻子又故意玩笑:「你剛才不是說雞毛年就中狀元嗎?」這一下把丈夫徹底逗樂了,他笑說:「聽說有雞年、狗年,還真不知有個雞毛年!」本是一場無意的夫妻逗趣,誰料來日竟一一應驗。第二年,他們生下了秦鍾英。更巧合的是,秦鍾英高中狀元的那一年,正好歲次己卯。
1868年,陝甘遭遇了一場駭異之災
秦鍾英故去十七年以後,也即1868年,陝甘遭遇了一場駭異之災。據《神木鄉土志·詳異》: 同治七年(1868)正月一日,有雲如路,自西至東赤如血。 不祥之兆預示的殺難旋即應驗。傳說獲悉匪徒進剿前,地方官某為安定人心,亟招城鄉紳民,前往屢驗不爽的東山呂祖洞掣籤以佔凶吉而得乩語:〝在城也好,在鄉也好,在劫難逃。〞
劉神木遺稿
於是,全縣上下集聚一城,戮力死守。有一個知縣老爺是湖北人,叫劉慶餘,本已卸任暫居府谷,又為神木人返聘督辦團防事宜,回逆破城,他成功脫逃後轉念一想,當此變故關頭,舍置一城百姓於血光之災中不顧而偷生一時,顏面何存?遂又奮力殺入城中,最後在學宮投繯而亡。他身後留下一部詩集,命名為《劉神木遺稿》。
死得十分超脫
當時還有一位高僧,暎元和尚,回亂的時候他剛好在家鄉神木,不幸也死在了這場變亂之中。不過他死得十分超脫:〝變民問之,不答;喝之,不動。含笑受刀,遂被殺。〞
回匪入境,幾成焦土
曾任神木縣縣長的橫山人曹穎僧,在他的史學名著《延綏攬勝》中寫道:神城承平日久,民風剛勁。又恃綠營兵伍,火器充實。回匪入境,先攻高家堡,繼圍神木城,地方官民,團結抵抗,矢石如雨,固守不下者半月,殲斃同眾頗多。因之回匪下令,猛力攻城,圍困不支,卒至援絕力竭,城破陷落,故回匪銜恨刺骨,而殘殺焚掠亦極毒殘,地方精粹,幾成焦土。
武狀元之妻一品夫人
在這場空間絕後的浩劫中,還有一位小腳女士值得我們銘記——她就是秦鍾英的夫人。這位老太太不愧武狀元之妻,很有一點兒剛烈風骨。《神木鄉土志》說:
秦鍾英之一品夫人孟氏,於同冶七年回逆陷城時,年已八旬,扶杖出門,罵賊而死。
武狀元孫子秦夢熊
她的孫子秦夢熊以祖提督,襲一品蔭生,官刑部主事。為她向朝廷爭取到了「准在原籍建立專坊節孝祠內設位」的旌表優恤。 他與劉厚基信息聯繫在一起。劉厚基曾跟隨左宗棠勘定太平軍與同治回亂。1867年奉命轉戰榆林,次年出任延榆綏鎮總兵,旋即掃平了亂匪賊子。他三十七歲卒。秦夢熊在相關的文辭中流露出了對他的無任欽仰:
我公當今稱名將,手挽弧矢靜天狼。
建節此邦來作鎮,百廢俱舉遍岩疆。
如果說秦鍾英是一代馳騁疆場的勇武驍將,那麼他的孫子秦夢熊則無疑是一個深諳文墨風騷的士子賢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他的詩文皆不失較高的文學價值。史載秦鍾英有一子秦尚謙。秦尚謙,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舉人,官至守備,不幸戰死沙場。據《神木鄉土志》,還有一位叫秦尚仁的,為道光甲辰科(1844)第一名舉人。似乎也與秦鍾英有些血緣關係。
顯赫之家,異常衰敗
這麼一個顯赫之家,及至民國就異常衰敗了,秦鍾英的元孫淪落為了乞丐。只是這個名叫秦桃子的將門之後,始終不忘家門的曾經榮耀,每逢春節,總要在自己的討吃窯子貼一副對聯:提督軍門府,狀元及第家。[9]
參考資料
- ↑ 朱彭壽:《舊典備徵 • 卷四 • 武鼎甲考》,中華書局
- ↑ 陳康祺所著《郎潛紀聞筆》卷四、《梅氏龍潞支系族譜》、《清仁宗實錄》載秦鍾英為榜眼、梅萬清為探花,而清《神木縣誌》等載秦鍾英為探花。
- ↑ 小橫香室主人撰,李秉新、徐俊元、石玉新校勘:《清朝野史大觀》,中華書局
- ↑ 朱彭壽:《舊典備徵 • 卷四 • 武鼎甲考》,中華書局
- ↑ 周亞非:《中國歷代狀元錄》,上海文化出版社
- ↑ 皇帝為新科武進士舉行傳臚大典可狀元沒來探花也沒來
- ↑ 中研院史語所:秦鍾英資料
- ↑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明清科舉在天安門舉行「金殿傳臚」
- ↑ 搜索> 武狀元秦鍾英的生前身後事_亞洲雄風_新浪博客> 武狀元秦鍾英的生前身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