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武王舉鼎鬥勇枉送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武王舉鼎鬥勇枉送命,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秦武王

秦武王秦惠王眾多兒女中最神武的兒子,秦惠王給其起名為「盪」,為的就是讓他達成稱霸中原、蕩平天下的願望。秦武王是秦國最着名的君王,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其雄心壯志不遜於任何一位有做為的君主。可是他卻因為一時逞能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實在令人惋惜。


秦武王身高體壯,重武好戰,有着天生的神力。他常常和勇士們以鬥力為樂,而且對於勇力過人者都十分欣賞。當時烏獲、任鄙就是因為勇猛力大而受到了重用,秦武王繼位後,對二人更是寵愛有加,紛紛提拔他們為上將。


在衛國(有說是齊國)的民間也有個力大無窮的人,名叫孟賁,他就是因為力氣大而聞名於鄉里。人們形容他的神力,「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傳說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看見兩頭公牛在打鬥。孟賁上去便攥住了兩頭牛的牛角,一下子便見它們分開了。其中一頭牛感受到孟賁的蠻力便溫順地匍匐在地,另一隻卻有點不服氣,對着孟賁不停地晃動牛角,大有和孟賁決一死戰的勁頭。誰知孟賁一怒之下狠狠的揪住了牛角,按住牛頭,硬是將牛角拔了出來。那頭牛頓時鮮血噴出丈余高,之後倒地而死。


方圓百里的人都知道孟賁的厲害,因此都不敢與其發生爭執。後來孟賁聽說秦武王在招賢納士,他想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於是連忙趕往秦國。從衛國到秦國要經過黃河,所以必須走水路。那天在岸上等待乘船的人非常多,按照規矩,每個人都是要排隊登船的。可是那天孟賁來了,因為有一身神力,孟賁從來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只見他一把將前面的人都拉到了自己的身後,抬腳就要上船。


別人已經等了很久,見到他如此不講道理,就有人十分氣憤,便拿着船槳打他的頭:「你以為你是孟賁啊,不排隊就想上船。」


孟賁十分生氣,轉身就用雙眼瞪着那個說話的人。只聽他大吼一聲,頓時河水波濤洶湧,站在船上的人都被震到了河裡。為了早日趕到秦國,孟賁也沒工夫和那些人計較,他把船槳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腳猛地一蹬,船就劃到了十餘米外,轉眼間就到了河對岸。他很快就到了咸陽見到了秦武王。經過一番測試,秦武王對他的才能非常讚賞,當即給他封了官職,像對待烏獲、任鄙一樣寵信他。


秦武王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不屑與六國為伍。六國都設有相國一職,於是秦武王便將秦國的相國改為丞相,並設有左右兩個丞相。甘茂為左丞相,樗里疾為右丞相。秦武王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學識淵博、聰明絕頂之人,於是他找機會向二人問道:「如果你們能夠讓我統一各國,滅掉周朝,得到君王的威望,那麼我死了也值了。」接着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先從韓國入手,滅掉韓國。


樗里疾表示反對,因為到韓國的路途不光遙遠而且艱險,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還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萬一趙、魏兩國趁機從背後偷襲,將會造成十分惡劣的後果。


秦武王轉過頭看着甘茂。甘茂願意到魏國去做說客,不但阻止魏國向秦國偷襲,還會讓魏國出兵助秦滅掉韓國。秦武王聽後大喜,便給了甘茂很多的財物,命他速速出使魏國。經過甘茂的一番努力,魏國果然答應出兵助秦。


沒多久,秦武王便命甘茂率領十萬大軍向韓國進攻,又命烏獲率領五萬援兵前往韓國支持甘茂。秦、韓兩國在宜陽城下展開了戰鬥。烏獲手持一雙重一百八十斤的鐵戟,獨入韓軍,身後軍士所向披靡,沒有敢抵擋的韓軍。甘茂與將軍向壽各自率領一支隊伍,乘勢追擊。韓軍打敗,七萬多人被斬首。烏獲一躍登城,手攀城牆外沿,沒想到城牆竟然承受不了烏獲的巨大臂力,坍塌了。烏獲摔下城牆,被摔得粉身碎骨。秦軍很快攻破宜陽,韓王感到十分驚恐,急忙讓出了三產之地,秦武王的第一個願望就這樣達成了。


接下來秦武王便到鞏、洛之間遊玩了。他帶着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和大隊人馬起程,直入周王朝所在地——洛陽。周郝王迫其壓力,派使者以及其隆重的禮節到郊外迎接。可是秦武王卻拒絕了周王的召見,因為他急於想見到一件東西,那就是象徵着王權的九鼎。他早就聽說這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廟的一側。於是他馬上來到周太廟,在側室果然見到了九個寶鼎。這九鼎是當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上面記載着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都有龍文,又稱之為「九龍神鼎」。它是周朝的鎮國之寶,當初周武王攻克殷商,便把九鼎遷到了洛邑。這九個鼎就好似九座小山,周武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將其搬了過來,人們都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看到它們讚不絕口,立刻決定將其帶回秦國。他看着鼎,轉而對身邊的人說:「你們可有人能將這個鼎舉起來嗎?」守鼎的小吏答道:「自從有了這鼎,就從未有人能將其舉起來。聽說每個鼎重達千餘斤,沒人能舉得起來。」


秦武王於是轉身問任鄙、孟賁:「你們都是力大無窮的勇士,你們可否舉得動這個鼎?」


任鄙深知秦武王是個喜歡爭強好勝之人,於是答道:「小人只能舉得動百餘斤的東西,這個鼎這麼重,我恐怕舉不起來。」


可是孟賁卻是個愣頭青,他不知道秦武王的用意,捲起袖子便走上前,說:「讓我來試試,倘若舉不動,大王也別怪我。」


於是孟賁束緊腰帶,抓住兩個鼎耳大喝一聲,只見那鼎離地約有半尺,但是很快又落到了地上。而孟賁由於用力過猛,眼珠迸出,鮮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果然是個力大的勇士。既然你能舉起此鼎,我豈能落到你後面。」於是秦武王上前想要舉鼎。


這時任鄙急忙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啊!」


秦武王完全不理會他的勸解,當即解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任鄙反覆勸解都沒有用,秦武王大步向前,心想:「倘若不能舉起它走幾步,那怎麼能顯示出我的神威。」於是,他猛地吸一口氣,用盡生平神力,大喝一聲將鼎舉到了離地半尺。他剛要轉身走幾步,頓時感覺體力都已經耗盡,大鼎從手中落下,秦武王來不及躲閃,鼎重重地砸在了右腳上。只聽得一聲悶響,整個右腳脛骨被壓個粉碎。秦武王頓時昏死在地上。


隨從人員慌忙將其抬回住處,鮮血染紅了整張床。秦武王疼痛難忍,不到半夜便斷了氣。真正應了他之前說的那句話,「要是能夠在鞏、洛之間遊玩一次,死了也無憾了。」今日果然死於洛陽。


一個心懷大志的君主,卻因為跟人比力氣而死於非命,聽來確實讓人哭笑不得。由此看來,爭強好勝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取的。身為一國之主,樹立威信是有必要的,可是笨到拿命去博一個大力士的面子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君主當以國家大事為重,秦武王因為舉鼎而亡,而造成了秦國長達三年的爭奪王位的內亂,不可不說,秦武王死得不僅極其荒誕,而且輕如鴻毛。


參考資料 

  1. 秦武王舉鼎鬥勇枉送命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