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州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州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東西長62千米,南北寬40千米,總面積2442平方千米。總人口69萬人(2013年)。轄7個街道、14個鎮、2個鄉: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東關街道、中城街道、西關街道、石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玉泉鎮、太京鎮、藉口鎮、皂郊鎮、汪川鎮、牡丹鎮、關子鎮、平南鎮、天水鎮、娘娘壩鎮、中梁鎮、大門鎮、楊家寺鎮、齊壽鎮、秦嶺鄉、華岐鄉。區政府駐大城街道民主西路30號。

地處黃土梁峁溝壑區,屬秦巴山區西秦嶺北部。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130─2700米,平均海拔2450米。為西漢水及嘉陵江上源。渭河支流橫貫全境。年均降雨量531毫米,年均氣溫10.7℃,無霜期170天左右。名勝古蹟有西山坪仰韶、齊家文化遺址[1],飛將軍李廣墓、伏羲廟、玉泉觀、南廓寺、紀信祠、萬壽宮、赤峪丹灶、諸葛軍壘、文廟、南北宅子、清真寺、瑞蓮寺等。

歷史沿革

西漢時置綿諸、上圭2縣。唐為秦州上圭縣。元為秦州成紀縣。明廢成紀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隸甘肅承宣布政使司。民國二年(1913年)2月,秦州直轄地改為天水縣,治今天水市區,隸屬甘肅省隴南道(不久改稱渭川道);三岔廳建置保留,撤州判署,設警察分廳。民國16年(1927年),改渭川道為渭川區行政公署。民國24年(1935年)改為甘肅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天水縣(今天水市)。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縣人民政府,縣治設今天水市,隸天水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管轄原縣城及近郊區,縣城以外農村為天水縣。今麥積區境屬天水縣。1950年2月,西北軍政委負會正式行文批准設立天水市(縣級建置),治今天水市,天水縣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區天水郡村)。1958年12月,天水縣併入天水市。1961年12月,縣、市分設,恢復天水縣建制,縣治設今秦州區天水郡,1962年7月遷北道埠(今麥積城區)。

1984年9月,縣級天水市改為副地級市,劃原天水市5個鄉7個辦事處設立秦城區,劃原天水縣馬跑泉、甘泉、麥積、二十里舖、社棠5鄉和北道鎮設置北道區(二區均為縣級建置,時稱區公署,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其餘鄉仍組成天水縣,縣、區均隸天水市。1985年4月,北道區撤銷,屬地仍歸天水縣。同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天水地區和天水縣,天水市升為地級市,設立秦城、北道兩個縣級區。原天水縣西南部17個鄉劃歸秦城區(今秦州區),其餘22個鄉鎮及北道鎮組建北道區。

1996年,秦城區面積2392平方千米,人口58.7萬人。轄7個街道、22個鄉:大城街道、中城街道、東關街道、七里墩街道、天水郡街道、西關街道、石馬坪街道、娘娘壩鄉、汪川鄉、環城鄉、呂二溝鄉、楊家寺鄉、鐵爐鄉、秦嶺鄉、太京鄉、中梁鄉、關子鄉、藉口鄉、李子鄉、牡丹鄉、店鎮鄉、皂郊鄉、華歧鄉、天水鄉、平南鄉、齊壽鄉、大門鄉、蘇成鄉、玉泉鄉。區政府駐民主西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秦城區常住總人口604070人,其中,大城街道21104人,七里墩街道45545人,東關街道19199人,中城街道14625人,西關街道27797人,石馬坪街道31018人,天水郡街道26842人,呂二鄉11951人,環城鄉11094人,玉泉鄉14000人,皂郊鄉20750人,中梁鄉17065人,太京鄉27901人,藉口鄉23572人,關子鄉23906人,鐵爐鄉10308人,秦嶺鄉13915人,牡丹鄉24898人,楊家寺鄉13882人,華歧鄉22242人,天水鄉27652人,平南鄉36686人,店鎮鄉13904人,齊壽鄉20730人,娘娘壩鄉19190人,李子鄉6985人,大門鄉19884人,汪川鄉26857人,蘇成鄉10568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秦州區常住總人口643906人,其中,大城街道26022人,七里墩街道55374人,東關街道24427人,中城街道22587人,西關街道40460人,石馬坪街道45964人,天水郡街道45209人,玉泉鎮44372人,太京鎮24387人,藉口鎮31956人,皂郊鎮32260人,汪川鎮32073人,牡丹鎮21104人,關子鎮24176人,平南鎮36181人,天水鎮24819人,娘娘壩鎮24044人,中梁鄉13590人,秦嶺鄉11731人,楊家寺鄉11510人,齊壽鄉14906人,華歧鄉18473人,大門鄉18281人。

2015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中梁鄉,設立中梁鎮(甘民復〔2015〕12號);撤銷大門鄉、楊家寺鄉、齊壽鄉,設立大門鎮、楊家寺鎮、齊壽鎮(甘民復〔2015〕113號)。

視頻

秦州區 相關視頻

甘肅省縣區推介—天水市秦州區
甘肅天水秦州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