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嶺七十二峪之曲峪金龍(鄭凡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嶺七十二峪之曲峪金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秦嶺七十二峪之曲峪金龍》中國當代作家鄭凡濤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秦嶺七十二峪之曲峪金龍

曲峪位於鄠邑區石井鎮,因谷道多彎曲而得名。峪口東面有山,高大雄偉,形似將軍,故稱「將軍山」。峪內山勢險峻,溪水湍急,景色怡人。峪內景區是國家4A級的水利風景區,名叫「金龍峽景區」。

步入曲峪景區大門,只見寬暢的進山大道兩側雪松高大蔥翠,樹下各色月季花開爛漫,絢麗多姿。整潔漂亮的進山大道在肅穆中又充滿了生機活力。

距離景區大門不到兩百米的地方有一「金龍廟」。祭祀着玉帝、觀音、聖母、楊四將軍、韓愈、線蛋娘娘、押水童子、三霄公主等諸神。中國民間眾神皆敬,只要認為值得供奉,哪管它什麼道、佛、儒之分,都給它修廟供奉在一起,虔誠祭祀。王重陽在這終南山下,融合道、佛、儒三教為一,創建全真教恐怕就是基於這個民間基礎吧?

溪水右岸有一座古香古色,名叫「金龍台」的戲台與金龍廟隔溪相望。想來是山民趕廟會看社戲之處。過了金龍台,穿過古典雅致的民間藝術長廊,迎面有一座小型水庫,取名「金龍湖」。

這湖修建於文革時期。湖上有一小島,稱作「桃花島」。相傳是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在此靜修時遍植桃樹成園。水庫修成之後變成了小島。桃園之中,一組雕塑特別醒目:一隻金色的大雕飄浮在刻有「桃花島」三個大字的巨石上方。巨石左邊的郭靖手舞降龍十八掌,右邊的黃蓉挽弓搭箭,一下子就把遊人帶進那經典的武俠故事裡面去了。

從桃花島前行,峪內兩邊山崖之間的距離驟然收縮到不足二十米寬,而且一路上全是依崖凌空架設的棧道。古人為躲避戰亂,遂依河鑿崖成孔,壘石架木修成棧道,遁入深山避難。至今在途中還可以看到山崖石壁上古人當年修建棧道時留下的石孔。

行走在棧道上,緊貼陡峭的山崖,腳下是湍急的流水。抬頭仰望,兩邊山崖如同刀劈斧削,或獨立、或並肩、或連綿成排,嶙峋雄偉;低頭俯視,溪中流水擊石,跌宕起伏

峽谷里不但迴蕩着嘩嘩的流水聲,還有那些深藏在兩岸樹叢中的蟬和不知名的鳥兒不知疲倦的鳴叫聲。這讓本來就遊人不多的峽谷顯得更加安靜了,正應了「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那句詩。

走到棧道盡頭,山路便和溪水相鄰了。這時的曲峪居然只有七八米寬了,看來人們把曲峪改名「金龍峽」更貼近它的地貌特徵。

路邊的野薔薇、胡枝子、太平梅、野菊花在這夏日裡爭相綻放,濃郁的花香隨風沁入口鼻。更有一隻只蝴蝶在花間翩翩起舞,讓人恍然間以為來到了蝴蝶谷。

停下腳步站在路邊,一邊貪婪地嗅着那醉人的花香,一邊仔細地欣賞那蝶戀花的優美舞姿。忽然,發現路邊、水中的大小石頭頗為奇怪。這些石頭之上竟然布滿黃色或者黃白相間的紋路。這些紋路似龍、如蛇、又像畫,千姿百態,讓人拍手稱奇。這奇特的岩石紋路叫作「花崗岩侵入體」,形成於1.8億年前的山體運動。此景名叫「金龍巖」。

橫臥在路邊的一塊高約半米,長約一米五左右的石頭上,那奇特的紋路竟然是一條惟妙惟肖的大金龍。仰頭曲身擺尾,似乎要離石而去。看到此龍,不由得感慨這金龍峽的名頭真不是浪得虛名。

在向前不遠有一巨石,一人多高,七八米長,寬度看起來也有三四米左右。其形狀神似一條停泊在岸邊的漁舟。有趣的是在巨石上面正中央生有一棵野樹,似桅杆又似船篷。此景為「大石船」。

在大石船旁邊不遠處,在河道拐彎處有一塊巨石正面上,白色的紋路巧奪天工地形成一虎一龍相對的圖案,稱作「龍虎鬥」是毫不誇張。更讓人叫絕的是這塊巨石頂面的白色紋路居然神似一隻烏龜鳳凰!這下子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齊了。這塊巨石成了瑞獸石。

往前走不遠,轉過一個90度的直彎,迎面一條瀑布從三十多米的高處跌宕而下。這瀑布,水流湍急,擊石成花,散作珍珠,氣勢奪人。瀑下有一碧潭,臨崖而居,水色清澈。潭邊有一巨石,高約五米,長、寬均約四米。朝着峽谷深處的一面平平整整,正中間那條黃白色的紋路猶如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龍頭向上正對着瀑布左邊一座高聳的孤峰,似乎要飛奔而去。此景名叫「神龍飛天」。

潭邊其它石頭的紋路奇形怪狀,蛋黃乳白暗紅交錯,猶如石畫。定睛仔細觀看那些紋路,竟似無數大小金龍。它們或獨或群、或蜷或臥、或盤岸石、或潛水底,那真是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在流水億萬年的沖刷之下,水潭底部的石頭紋理呈現出斑駁的龍鱗龍甲形狀,恰似蛟龍在淵。這簡直來到龍窩了,難怪此潭取名「龍孕潭」。

面對着這滿谷金龍,不由得讓人懷疑,當年丐幫幫主洪七公是在這裡修煉成絕世武功降龍十八掌以後,才西去華山論劍的。真要是那樣的話,峪口桃花島上的島主黃藥師一定會氣得七竅生煙的。只可惜,江湖上的事沒有假設,只有這眼前的山水之美才是真真切切的美。

悠然行走在這峽谷之中,聽流水嗚咽,看奇石成趣,聞山鳥啼鳴,賞鮮花爛漫,誰都會深深地愛上這裡。難怪唐代有人曾在此修行,並留下著名的《大峽谷》一詩:「東西兩側天帷垂,龍吟虎嘯九天回。金水潺潺韶樂唱,敢於群峰爭高魁。」

越往裡走,越發感到曲峪的奇特。這裡的風光景色和秦嶺其它峪口完全不同。其它峪口的山若是險峻,便只能遠觀不可臨近觀賞,而這裡卻能臨近觀賞。更有一溪流水,既可遠觀瀑布之壯美,又可近距離體驗親水之樂趣。這山水之樂到了這個境地,可謂是其樂融融了。

這時,你要是彎下腰去,掬起一捧這山間清澈的流水,洗一把飽經城市灰塵的臉龐,大自然就把你緊緊地抱在懷裡了。

繼續向上走,溪水越來越急,峽谷越來越窄,竟然不到五米寬了。讓人忽然感到峽谷兩邊的山崖似乎馬上就要合攏了。這時,流水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

聞聲抬頭向前望去,只見前面三十多米處一條銀色的瀑布從山頂順着一道夾縫極速落下,墜入潭中,轟然作響,激起千朵浪花。這時,耳朵里什麼聲音都聽不見了,只有這瀑布巨大的轟鳴聲了。這不是水落歸槽,這是蛟龍入水,潛沉潭底。

這瀑布雖說不大,可氣勢不凡。所謂尺幅千里恐怕就是這個意境吧?

走到瀑布近前,巨大的水霧馬上就瀰漫了整個身子。那沁入口鼻的水霧不但清涼無比,而且甘洌清甜,不由得人喉頭大動,張口貪婪吸食。面對大自然這無私的饋贈,讓人萌發出不願歸去的念頭。人與自然此刻徹底融為一體了。

這曲峪深處,金龍峽頭,飛瀑清潭,人物兩忘,身在世外,儘是山水之樂,山水之趣。站在瀑布前的觀景台上,轉身回望來時的幽幽曲谷,猛然醒悟,這峽谷原本就是一條從高山之巔踏雲而下的巨龍!它是因為聽到了峪口那高大威猛將軍的召喚,才從這深山一躍而下的嗎?

金龍峽,峽出龍,龍入水,水做潭,潭孕石,石畫龍,龍飛天! [1]

作者簡介

鄭凡濤,陝西咸陽人,西安某國企從事管理工作。作品發表於《當代兵團》雜誌和《文學陝軍》《冬歌文苑》《短文學》等文學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