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俑(余光中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俑》是詩人余光中寫得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作者:余光中

鎧甲未解,雙手猶緊緊地握住

我看不見的弓箭或長矛

如果鉦鼓突然間敲起

你會立刻轉身嗎,立刻

向兩千年前的沙場奔去

去加入一行行一列列的同袍?

如果你突然睜眼,威武閃動

鬍髭翹着驍悍與不馴

吃驚的觀眾該如何走避?

幸好,你仍是緊閉着雙眼,似乎

已慣於長年陰間的幽暗

乍一下子怎能就曝光?

如果你突然開口,濃厚的秦腔

又兼古調,誰能夠聽得清楚?

隔了悠悠這時光的河岸

不知有漢,更無論後來

你說你的咸陽嗎,我呢說我的西安

事變,誰能說得清長安的棋局?

而無論你的箭怎樣強勁

再也射不進桃花源了

問今世是何世嗎,我不能瞞你

始皇的帝國,車同軌,書同文

威武的黑旗從長城飄揚到交址

只傳到二世,便留下了你,戰士

留下滿坑滿谷的陶俑

嚴整的紀律,浩蕩六千兵騎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

修我戈矛

慷慨的歌聲里,追隨着祖龍

統統都入了地下,不料才叄? 外面不再是姓嬴的天下

不再姓嬴,從此我們卻姓秦

秦哪秦哪,番邦叫我們

秦哪秦哪,黃河清過了幾次?

秦哪秦哪,哈雷回頭了幾回?

黑漆漆禁閉了兩千年後

約好了,你們在各地出土

在博物館中重整隊伍

眉目栩栩,肅靜無嘩的神情

為一個失蹤的帝國作證

而喧嚷的觀眾啊,我們

一轉眼也都會轉入地下

要等到哪年啊哪月啊才出土

啊不能,我們是血肉之身

轉眼就朽去,像你們陪葬的貴人

只留下不朽的你們,六千兵馬

潼關已陷,唉,咸陽不守

阿房宮的火災誰來搶救? 只留下

再也回不去了的你們,成了

隔代的人質,永遠的俘虜

叄緘其口豈止十二尊金人?

始作俑者誰說無後呢,你們正是

最尊貴的後人,不跟始皇帝遁入過去

卻跟徐福的六千男女

奉派向未來探討長生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祖籍福建永春,出生於南京,畢業於愛荷華大學,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1]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等,廣泛收錄於大陸及港台語文課本。2017年12月14日逝世,享年89歲。[2]

人物評價

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的夜市》、《鐘乳石》、《萬聖節》、《蓮的聯想》、《五陵少年》、《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餘種。其中最著名有《鄉愁》。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他是中國文壇傑出的詩人與散文家,他仍在「與永恆拔河」。呼吸在當今,卻已經進入了歷史,他的名字已經顯目地鏤刻在中國新文學的史冊上。(中國日報網)[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