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學的文化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學的文化理論》,民族學理論著作。B.K.馬林諾夫斯基(見「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著。初稿完成於30年代後期,1944年出版。中譯本按初稿譯,題名《文化論》,1944年出版。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系統闡述了功能主義理論。認為人類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文化,文化是某種生物現象。人是動物,為滿足生物上的基本需要而謀取食物、燃料、住房、衣服等,從而為自己創造新的、派生的環境,這個環境就是文化。同時,人必須不斷維持它,並使之再生產。因而,創造了生活的文化規格。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的器械,人藉助它解決具體的特殊任務。除「基本需要」外,還有文化環境產生的「派生需要」。滿足這種需要的手段是某種「組織」,其基層單位叫「制度」。這些制度的總和構成「文化」。而科學的人類學是由制度理論,即具體分析組織的典型單位理論構成的。文化是某種靜態和穩定的體系。一切進化和吸取僅在「制度」變化中進行,並於人們有組織的行為體系,形成為制度。他提出了包括「衝動」、「行動」、「滿足」三欄的表格。從基本需要及其滿足方式的簡單對比中,得出了「功能」概念。認為人類行為這個極簡單和最基本方面的「功能」,可以確定為「以適當行動滿足機體的衝動」。這種「需要理論」是作者科學觀和方法論的基石,稱之為「功能主義」是最科學的。認為把人類的文化方面(經濟、法律、教育、科學、宗教等)同人類的生物需要(包括基本需要和派生需要)聯繫起來,進行功能分析,就能為實地工作者提供導遊圖,對文化現象作出滿意回答。所以,功能主義為人類學家鑑別文化提供了唯一有效的準繩。

本書是功能學派的重要著作,但功能主義理論把一些平凡的事實,作為說明文化特點的至高無上的規律。然而,人類基本需要的同一性,未必能說明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即使人們需要相同,但滿足方式各異,需要理論對此未作科學說明。功能主義理論對英美人類學曾產生重大影響,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科學的發展,西方人類學家已日益認識到它的局限性。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

視頻

科學的文化理論 相關視頻

人類學是研究什麼的?
人類學是什麼?學了有什麼用?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定義是什麼,有途網,2020-06-19
  2. 專著和學術論文,豆丁網,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