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創中國港口機械節能降碳天津產業科技服務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科創中國港口機械節能降碳天津產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港口機械節能降碳(天津)產業科技服務團,由中國航海學會牽頭,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服務團基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國家政策,選取國際外貿貨運量90%以上完成地港口作為對象。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擬支持天津和河北等典型港口開展港口機械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制定港口機械節能評定標準、構建港口機械節能評價和應用平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天津港時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港口[1]

主要服務內容有

一是港口機械節能降碳技術方案研究

在科學論證並充分借鑑國內外相關經驗基礎上,從總體上基於多能源動力比較研究提出節能環保港口機械動力驅動方案、港口機械節能降碳技術方案等港口機械節能關鍵技術。

二是典型港口機械節能型產品方案研究,包括總體技術方案,施工方案和施工圖設計,及實踐應用技術措施。

三是港口機械節能降碳評價及認證體系研究。在相關規劃和標準的框架下,開展港口機械節能降碳效果評價模型仿真分析,並構建認證體系,選擇典型港口機械評價認證體系驗證。港口機械節能對港口碳達峰碳中和的貢獻率分析研究[2]

相關資訊

「智」造港口 逐「綠」而行

微風徐來,蘆葦飄蕩。在河北省黃驊港的「蓮園」內,煤污水淨化後匯入錦鯉魚池,湖面上不時有水鳥飛過,行走在湖邊蜿蜒的木質步道上,一幅幅生態畫卷隨着視角變換慢慢展開。

「這裡原是黃驊港建築垃圾堆場,如今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下,已經改造成為『三湖兩濕地』水系中的人工湖生態公園。」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保障中心經理懷全介紹

黃驊港的生態轉變並非個例。渤海灣畔,一座座港口依靠智慧賦能、污染防治、協同監管等多樣手段,逐步實現從傳統港區到生態綠洲的華麗變身。

近日,筆者赴天津、河北兩地進行實地採訪,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環保實效,探訪天津港、黃驊港、曹妃甸港建設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生動實踐。

智慧賦能 七彩碼頭實現零碳運營

作為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以下簡稱「C段碼頭」)是引領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級和低碳發展的中國範例,也是筆者本次採訪的第一站。

來到北疆港區,只見碧海藍天之間,塗滿七彩元素的C段碼頭映入眼帘,正在繁忙運轉的作業現場安靜有序──12台自動化岸橋矗立,從來自全球的巨輪上高效裝卸着集裝箱,92台智能水平運輸機器人往來穿梭,42台自動化場橋運轉自如……碼頭北側,兩台「大風車」(風力發電機)正迎着海風徐徐轉動,為碼頭生產輸送着源源不斷的動力。

港口的碳排放主要源於裝卸生產、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燃油和電力。大型碼頭日常裝卸作業中使用的岸橋、場橋,散貨用的門機等港口裝卸設備耗電量都很高。往來運送貨物的車輛更是耗能大戶,多數依靠柴油提供動力。

在「雙碳」戰略背景下,從100%綠電供能到工藝布局的突破,從裝卸流程可視化升級到能源消耗動態監測,天津港在建設世界一流綠色港口上闊步前行。

「這個碼頭是全球首個100%使用風電、光伏等綠色電能且自產自足的『零碳』碼頭。在能源供給側,碼頭通過多颱風機發電和全國港口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電站,由『風光儲荷一體化』系統實現綠電自主供應,助力碼頭運營全程零碳排放。」天津港集團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范景民介紹。而在能源消耗側,天津港在固定設備和流動設備上都進行了升級。場橋「油改電」,電動卡車、新能源卡車輪番「上崗」,逐步降低傳統燃油機械或車輛的占比。

岸基供電的推廣使用也在天津港提速。該港區持續推進岸電設施建設,目前已實現全部集裝箱、干散貨泊位岸電全覆蓋,自有船舶100%使用岸電,來港船舶岸電100%應接盡接。據數據統計,天津港已投產風力、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到4.25萬千瓦時,年發綠電近9000萬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約2.7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萬噸,相當於植樹21萬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