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種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種穀》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 第八卷。

原文

罔與勿析土而農,耨不勝其草,罔並薙以焚之,禾滅而草生如初,勿兩存焉。粟則化而為稂,稻化為稗,胥顧以餒。乃得訴於后稷曰:「谷之種非良。」問而言其故,后稷曰:「是女罪也。夫谷繇人而生成者也,不自植也,故水泉動而治其畝,靈雨降而播其種,蜩螗鳴而芸其草,糞壤以肥之,泉流以滋之,其耨也,刪其非糞,不使傷其根;其植也,相其土宜,不使失其性。潦疏暵溉,舉不違時,然後可以望有秋。今女不師諸先民,而率繇乃心,以遏天生,乃弗懲爾躬,而歸咎於種之非良,其庸有愈乎?」

譯文

罔和勿二人分開土地而耕作,除草不能把草全部降掉。罔把地里的草苗一起用火燒,結果禾苗全被燒死,而雜草照常生長。勿的地里草苗並存,穀子就變成了狼尾草,水稻就變成了稗草,他們倆都瞪眼看着而餓肚子,就一起向后稷訴苦說:「糧食種子不好。」后稷問他倆,他倆說明原委。后稷說:「這是你們的過錯啊。那穀物是由人而培育成功的,不是自己生長出來的。所以水泉流動就整治土地,春雨降落就播下種子,知了叫就鋤掉那雜草,用糞土使它肥沃,用泉水滋潤它。除草的時候,刪除那些不屬於苗的東西不讓它們傷害禾苗的根;種植的時候,看土質是否適宜,不要使它失掉自己的特性。澇了排水,幹了灌溉,耕作不違農時,然後才有希望獲得秋天的豐收。現在你們不向老農學習,而輕率地由自己隨心所欲,來阻止天然的生物,卻不懲戒你們自身,反而歸咎於種子不好,那怎麼能好呢?」

寓意

春種秋收,不誤農時,這是農人種穀的起碼要求。其實何止種穀?其它事情不也一樣嗎?辦事必須遵循客觀規律,蔑視規律,隨心所欲,到頭來只能是兩手空空,一事無成。成大事者,必遵守規律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劉基於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道士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視頻

種穀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