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如綿(呂延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雨如綿》是中國當代作家呂延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雨如綿
無聲。靜默在窗前。
雨,把秋天誘騙來了。
夏與秋的轉變,你在滿世界綠色里尋不到一點訊息,飄忽若無,卻無時無刻不在。樹葉飄零,氣溫下降,心亦愀然。
夏末的回味,假期,出遊,群山雲遮霧繞,海濱夜浪咆哮,繞膝老父母,百味故鄉行,如今都已散去。卻不能流淚,塊壘難吐,氤氳如夜雨,滴落梧桐。生命的暗流,涌動着陽光背後的黑影,總是用虛假的光明成全它的濃度。霧凇瀰漫,山林含羞,潮濕,陰冷,窒息,人們往往看到外在的美麗。花開美艷,頃之逝水飄轉;葉展無華,蔥綠從春到秋。鏡頭留住瞬間,卻阻不住衰亡的速度。花開花謝,潮漲潮回。
寬恕秋雨的綿綿無期,任由感傷的情緒泛濫。
不想遠離,難得的現世安穩。不想分開,留戀寒夜短暫的溫暖。還有什麼給我慰藉,奔波還是流亡?
即便是陰雨潮濕,即便暗淡無光,即便短暫綿長,到底意難平。
看《小團圓》,被淡淡的愁緒充斥着,千轉百回的文字里,心底一點一點增添涼意。這世間的愛,感覺從來是參差不齊,你駐你的堡壘,他在他的迷城,願景中的完美,往往被現實擊打得鮮血淋漓。九莉,穿行在親人和愛人的身影之後,在冷漠的厚障壁中無聲嘆息。命運是一種更難掌握、更隱秘的骰子。看似平靜得不能再平靜的日子,卻如暗夜巨浪滔天。一個人是多麼強大無比,面對世界的寒冷,能承受,能突圍,能平靜,能默然,能摯愛,能捨棄。
想想自己半生的困惑和迷茫,從一個單純混沌的小女孩,到一個看似成熟睿智的中年女人,心還是純淨如初,如風中一枝蘆葦,荻花瑟瑟,秋風低吟。
機械地過日子,每日庸碌和忙亂。存在是一種積極的形式,時時焦慮,無所適從,只為了應付一件事——有感覺地活着。
固然開始已經茫遠,結局早已設定,只因還在路上。
書擺在書櫃,案台,床頭,甚至洗衣機與牆的夾縫裡……每個角落,無處不在的,或蒙塵已久,或打入冷宮,屏蔽在衣服堆疊的衣櫥里。它們是死去的,靠我的思維去激活。即使嶄新的書頁,在時間肆虐的風塵里,漸漸衰敗,屍黃,塵封。
身體亦如物品,年長,陳舊,不適,隱痛。疼痛是生命的竊喜,生命出生,撕裂劇痛,是生命大的驚喜。時間是一種飄零,身體新陳代謝,漸行漸衰,死亡是人生之大悲嘆。四季的衣服蜷縮在暗處,自戀,寂寞,悲傷,嫉妒。它們比肉體死得更快。
故鄉在夢裡,小城比它更懂得心疼我,我熟悉周圍每一株樹木,每一條小巷,甚至在固定的路口遇見同一條流浪貓。每一次在路上飄過,留給路邊熟悉的人一個溫暖的眼神。每一次日落,都是一個死亡;每一個日出,向死而生。試問,人的一生能承受多少次朝暉夕陰?曾渴盼着長大,亦不過是進一步走向來路,沒有誰能逃避,抉擇,這永遠向前的征程。
回首逝去的歲月,粲然微笑。灼烈抑或冰冷,留下或深或淺的足印。
雨滴射地,濺起水花,一圈又一圈的漣漪。轉瞬逝了,又一個新的回返。
秋雨在最豐滿的葉子上打過滾,洗淨征塵,去赴與秋天訂立的約會。
憶起《詩經》里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其獲,十月隕蘀。」古人在初秋的季節,收穫莊稼,準備冬裝,看樹葉隕落——蕭蕭落木下,萬戶搗衣聲。
驀然抬頭,一滴雨穿過層層樹葉,「啪」地一聲墜落,打在我堅硬的額頭上。荷塘之上,幾莖殘荷,兀自擎着水中的倒影。殘荷聽雨,一隻蜻蜓靜伏在斑斕的水光里。[1]
作者簡介
呂延梅,筆名,綠葉子。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孔孟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