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雨到農家(張富存)

秋雨到農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秋雨到農家》中國當代作家張富存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秋雨到農家

秋雨,不拘怎麼看,都是好的;僅是聽一下它的名字,就有一種詩意爛漫。

農人們雖不懂這些,可他們對秋雨的感情深啊!每到立秋,他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秋雨的音訊。似乎這秋雨總是牽着他們的魂兒。

今年的秋雨雖然來得晚一些,但立秋過後,也許是上帝自有安排,也許是因為上帝同情牛郎織女落下的眼淚化成了秋雨,正是過「七夕」節的那天,天空就稀稀拉拉地下起雨來了,也或許是為了表示對晚到的歉意,雨還有些猛,且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狀。

秋雨來了,農人們都歡喜得不行,似乎這老天下的就不是雨,就是金子,映得他們的臉都是亮亮堂堂的;孩子們聽說了,也跑出門外,咿咿呀呀地叫個不停,好像他們也想用這種方式來助力雨的陣勢;我也把自己正讀的那本《故都的秋》暫且放下,坐在檐下,眼睛盯着密密的雨簾,不忍離開,好像唯恐離開半步秋雨就會停下一樣。看我看雨痴迷似的,妻沖我一笑,說:「給老天磕個頭吧。」我笑答:「人若有情,蒼天應知,不磕也罷。」

與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描寫的秋雨就有所不同,雖然我們的家都在北方。這也難怪,先生必竟是寫大都市的秋,且是寫那個時代的秋。在他的筆下,秋雨自然是摻些散淡、落寞、沉鬱的味道了。而我寫的卻是當下的鄉村,那秋雨當然也是另有一番韻味了。

就說前天的秋雨吧,剛剛還是晴好的天氣,忽然來了幾片雲,吹來一陣風,就嘩啦啦地下起了雨。一層雲過,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秋雨總是那麼的行色匆匆。

怎會不是?秋光已至,百草趨於成熟。玉米、高粱、大豆、茄果都在躍躍欲試,正積蓄力量作最後的衝刺。莊稼們也明白,自己在競技場上比賽的時日不多了,這個時候,能多爭一分光,能多爭一分水,就是多了一分收成的把握。或許,這本該文靜的秋雨,卻也這般匆忙,莫不是怕負了農人的心吧?

秋雨,大概也是有屬性、講究地域的。要不,同是北天,雨來在郁先生的故都北平,就下得端端莊莊、雋雋秀秀;來在俺的居下,就下得急急匆匆、潑潑辣辣;以此推想,要是下到江南,那雨也就會是裊裊娜娜、顰顰婷婷的雅致了?難道這秋雨也懂得「入鄉隨俗、隨遇而安」了?

既是秋雨,柔軟是她的天性。中秋過後,天氣轉涼,萬物也走到了季節的盡頭。待田裡的莊稼都收割了,趁着一秋下的好雨水,農人們趕緊把小麥安上。等小麥一出苗,再來一場壓根雨,一年的農活兒也就算完了,農人們也過上了一年中相對安閒的日子。秋雨似知農事,農人們閒了,秋雨也像是換了個人。這時的她,就不是那種心急火燎的模樣了,一來,往往就要住上七八天。你看,她悠悠地、慢慢地、滑滑地,似天使、似淑女、似閨秀,把自己纖纖的腳踝,密密地斜織在田野里。她輕盈、曼妙、悉心,看得出,這是在呵護、在憐憫、在孕育。她是在以自己特有的柔軟,來撫慰着剛剛出土的幼苗,怕砸着、怕碰着、怕傷着……這也有點忒「溺愛」了吧!

喜歡暮秋的雨天,田野空濛,大地蒼茫。微雨像是從天空篩下,如松針,如牛毛,浩浩渺渺,橫橫斜斜,無聲無息,無邊無際。雨里,蒼山綽綽,村舍隱隱,野橋抹抹,渠楊皴皴,鳧鳥弄姿,野菊曼妙,溪水潺湲……好一幅「煙村秋雨圖」。

這興許是最後一場秋雨了。想着葉子辛苦了一生,秋雨也特意趕過來送行,把葉子的臉洗得淨淨的,搽得紅紅的;葉子會意地笑了笑,輕輕地從枝上落下,打了個旋兒,像是招了招手,和秋雨道別。麥苗在雨中拍着小手,啜啜輕飲;經過這場雨水的滋潤,田野更加渥綠蔥翠。看着這一天天邁向冬日的麥苗,正在茁壯成長,想必,這秋雨也該欣慰了。

站在雨里,忍不住也咂一咂秋雨的滋味,像棉花糖,清清的,甜甜的,若隱,若現,若有,若無;又咂一咂,像酒,香香的,麻麻的,浸潤於心,縈繞不絕。我有些飄飄欲醉了……

此刻,我真想就是一滴秋雨,不去都市,只往鄉野……[1]

作者簡介

張富存,西平縣蘆廟鄉公務員,駐馬店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