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懷(歐陽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懷》

作品名稱:《秋懷》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歐陽修

《秋懷》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從感念「節物」出發,借景抒懷,表達了作者憂世有心而救時無術,既慕隱居而又難能如願,熱愛生活和感嘆國事的複雜感情。

原文

譯文

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麼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着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2]

作品鑑賞

詩以反問起,起得很突兀。歷來寫秋思,總是在起首強調秋風蕭瑟、草木搖落,一片悲涼肅殺,從而接寫心中的悲愴,如杜甫《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均是如此。歐陽修這首詩卻劈頭一句,說:誰說秋天的節令風物不好?又接問一句:節令風物沒什麼不好,可為什麼我會感到無限的悲傷沮喪呢?秋景無限好,詩人黯然銷魂些什麼,使詩充滿懸念。

照理,詩接着應該回答上面的問題,寫自己黯然情懷,但第二聯卻忽然避開,轉而化重筆來寫節物之好。這種遵循思想的跳躍進行謀篇,後來成為江西詩派詩風的一大特點。詩把秋景寫得很美:獵獵秋風,吹動着酒旗,濛濛細雨,滋潤着黃菊。這十個字,清通深婉,情韻幽折,把秋天迷人的景色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人神往。

《雪浪齋日記》云:「或疑六一詩,以為未盡妙,以質於子和。子和曰:『六一詩只欲乎易耳。如: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豈不佳?』」深贊此聯的平易。所謂平易,即洗盡鉛華,不事雕飾,這確實是歐陽修大部分詩的特色。這聯名句,不用一個系詞,不着半點雕飾,以純白描的手法,不僅寫出了典型的季節風物,也寫出了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喜愛之情;歐陽修詩以學韓愈出名,這兩句卻直逼南朝二謝山水詩韻,緣情體物,天然神妙,無一字虛設;在詩律的精細上又步趨杜甫。而且不僅有杜甫「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那樣的自然美景,也有張籍「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那樣的市井側影,可謂高度精煉,清新自然。

頸聯承第四句,對此作了回答:「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要理解這兩句,先須了解「感事」和「包羞」的內涵。詩人幼孤家貧,生性節儉,而今已有豐厚的官俸,因而他的「感事」,顯然不是個人生活上的事而是國家大事。如果說上句尚屬隱約其詞,那麼,下句便由隱約而明朗:所謂「包羞」,即指所作所為於心不安,只感到恥辱。唐代杜牧《題烏江亭》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知」,那是批評項羽不能包羞忍恥,再振羽翼。歐陽修詩中的「包羞」,其用意恰好相反。因感嘆國事,連雙鬢都因悲憂而變得蒼蒼了,自己實在羞於過這種食厚祿而於國無補的苟且生活。其憂國之情溢於言表。

尾聯是憤然思歸:「鹿車何日駕?歸去穎東田。」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隱山林。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惡。《樂府紀聞》云:「歐陽永叔中歲居穎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於五物間,稱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記載,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穎東田」,既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文公語錄》云:「歐陽公文字好者,只是靠實而有條理也。」「實而有條理」就是這首詩的突出特點,它就像絲為繭,層層傾吐,一絲不亂;章法嚴謹,絲盡繭成。另外,全詩結構靈活,情景均佳。詩越是讚賞秋景,越顯出他的愁思,這一對矛盾,在詩中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詩人的思歸,本與秋景的如何無關,因此,他的悲秋,是表達對官場的厭棄。張季鷹的回鄉,早有人指出是為避禍而故作豁達;歐陽修曾與范仲淹、余靖等人推行慶曆新政,遭到打擊,貶官滁州,後來雖然起復,但作此詩時,仍未忘懷,他的求歸,似乎也與張季鷹一樣,有避禍的意思。

作者生平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天聖八年(1030)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為范仲淹辯護,貶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慶曆中,以右正言知制誥,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敗後,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艱期滿,召還與宋祁同修《唐書》。累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諡文忠。《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屢遭貶謫。慶曆三年(1043)參與范仲淹「慶曆新政」,五年被貶滁州太守。

以後擔任過朝廷和地方的許多重要官職,所謂「歷仕三朝,備位二府」,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在學術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學家,又是史學家、經學家、金石學家,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他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了勝利。又喜獎掖後進,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門下,就是受過他的獎引扶掖。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一生寫過500多篇散文,政論、史論、記事、抒情各體兼備,內容充實,文風流暢婉轉。《朋黨論》、《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等為歷代傳誦。

詩歌風格多樣,有的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有的寫得沉鬱頓挫,有的寫得清新秀麗。《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話,開創了新的論詩體裁。詞的創作從總的方面看,對花間、南唐詞因襲的成分較多,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上也有一定的發展。有詠史懷古的詞篇,並用詞這種形式和朝廷大臣、親朋故舊唱和,表達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較少堆砌綺詞麗句的無病呻吟,抒情個性是志氣自若,放曠達觀。他善於發現大自然的美,並在詞中再現這種美,如《採桑子》、《漁家傲》諸闋,描繪西湖景物,寫得清新灑脫。愛情詞有的典雅含蘊,有的大膽率真,並注重心理刻劃,增加了詞的抒情深度。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史學方面,除參加修撰《新唐書》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

參考資料

  1. 《秋懷 歐陽修》閱讀答案, 語文網,
  2. 秋懷, 古詩文網,
  3. 生查子·元夕,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