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秋季 (自然季節)

秋季 (自然季節)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從現代氣象學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至立冬結束。

進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風暴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並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後趨向"乾燥"、"涼爽"氣候特徵。總體來講,進入秋季,太陽高度角漸低,溫度由熱漸降低;秋風送爽、炎暑頓消、碩果滿枝、田野金黃。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秋季
  • 外文名稱:autumn
  • 季節特徵:悶熱(立秋至處暑),少雨乾燥、風涼氣爽
  • 時間:公曆8月07-09日至11月7-8日
  • 天文定義:立秋到立冬這一段時間
  • 物候: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 斗柄指向:斗指西南
  • 太陽高度角:高度角漸低
  • 節日:中秋節

飲食提示

秋季在飲食上要多吃酸類食物,秋天氣候乾燥,溫差不定,身體的肝臟功能需要保護。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強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侵入。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養陽"轉向"養陰"。秋季飲食有哪些禁忌呢?

忌暴飲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忌辛辣生冷的食物。忌吃油膩、煎炸的食物。忌吃過燥的食物。忌吃水生植物。

養生

秋季,是養生的最佳時節,宜吃蔬菜。蔬菜不僅養生,還輔助治療一些疾病。那麼,在應季的蔬菜中,哪些是適合養生的蔬菜呢? 秋天乾燥,所以要多吃綠色葉菜,因為維生素含量高,多吃有好處。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莧菜、胡蘿蔔等深色蔬菜,它們和棕紅色蔬菜一樣,不僅維生素含量多,胡蘿蔔素含量更高。

秋天可吃點蓮藕,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白色蔬菜可養陰生津,如蘿蔔、花菜、百合、山藥等。夏天津液損耗嚴重,入秋後,要多吃些養陰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較濃。

秋季飲食上要儘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忌食辛燥傷肺陰辛辣之品,主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入秋季後,天氣乾燥。容易出現陰虛肺燥的情況,胃腸蠕動緩慢的人很易發生便秘。因此,平時應多吃滋陰潤燥、補脾健胃的食品,如紅薯。紅薯性平味甘,入脾、腎經;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等功效。除了紅薯,紅薯葉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只要吃一盤,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