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燭夜遊(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秉燭夜遊[bǐng zhú yè yóu]
秉燭夜遊(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是一則漢語成語,出自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該成語舊時比喻及時行樂,現也形容珍惜光陰。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秉燭夜遊」的「燭」是照明用的火把、火炬,不是蠟燭。蠟燭在漢代末年以前沒有。漢代末年以後有了蠟燭以後才用「燭」表示今日所說的蠟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秉燭夜遊
- 拼 音:bǐng zhú yè yóu
- 注音字母:ㄅㄧㄥˇ ㄓㄨˊ ㄧㄝˋ ㄧㄡˊ
- 成語出處:《古詩十九首》
成語出處
-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 後來,「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這句話,被簡化引申為「秉燭夜遊」這個成語。
成語故事
唐代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寫下《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雖然文中也表達出了作者有及時行樂、人生如夢幻的傷感情緒,但縱觀整篇,總的來講是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歡樂心情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文章一開頭,就寫道: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地是什麼呢?不過是萬物的旅舍;時光呢?也不過是百代的匆匆過客。人生的短暫飄浮無常,就好像夢幻一般,能有多少快樂的日子啊!古人執持蠟燭,在夜間遊樂,的確是有道理的。現在,更何況明媚的春光以秀麗的景色來吸引我們,大自然又給了我們這麼壯麗的錦繡河山,難道我們還不該盡情地遊樂! [1]
成語寓意
秉燭夜遊是中國文學中一個美麗的意象,在這個意象中,既有不甘平庸積極進取的精神寫照,也有相見歡娛,對月酣飲的人生快意,當然還有相思的慰藉,凡心的寧靜。在燭光搖曳的夢幻朦朧中,充滿了古典的詩意美。在今天繁華喧囂的社會中,對這種古典詩意的遙望,為人們逃離工業文明對人的異化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路徑。靜守一燭,給心一個安靜的停靠,是人同陰陽,順乎天理的一種自然回歸,在晝行夜止的節奏中,人的身心才能光澤而充盈,才能走向更加積極、健康、美好的明天。
成語解釋
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
注音:ㄅㄧㄥˇ ㄓㄨˊ ㄧㄜˋ ㄧㄡˊ
【解釋 】秉:執持。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詞語辨析
【近義詞】:及時行樂
【反義詞】:徹夜苦讀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及時行樂,也形容珍惜光陰。秉:執持、拿。舊時比喻及時行樂。
1。遊覽自貢燈會與古人的~有天壤之別。
2.。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3。葛長庚《賀新郎》:飛盡桃花片。倚東風、高吟大嘯,開懷消遣。芍藥牡丹開未遍。不道韶華如電。無心向、小庭幽院。秉燭夜遊雖不倦,奈一番、風雨花容變。春去也,無人見。何處鶯鶯啼不斷。探後園、紅稀翠減,青稠綠滿。蝶在花間猶死戀。早有行人搖扇。故自要、與春為餞。笑指白雲歸去好,對夕陽、瀉酒憑誰薦。柳深處,有雙燕。
4.《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漢樂府·西門行》中最早出現此句)
5。老舍《養花》中說道: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看看,更有秉燭夜遊的味道--曇花總在夜裡開放。 [2]
葛長庚簡介
[宋]字白叟,一字如晦,福建閩清人。家瓊州武夷山,棄家游海上,號海瓊子。至雷州繼白氏,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閱,又字象甫,號海南,又號瓊山道人、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雲外子,亦號瓊館。天資聰敏,十歲至廣城應童子科。遇泥丸真人陳翠虛檇入羅浮,遍游名山。後封紫清明道真人。嘉定末詔徵稱旨,命館太乙宮,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頭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氣爽。喜飲酒,文不加點,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大字草書,若龍蛇飛動,兼喜篆、隸,尤妙梅竹,而不輕作。間自寫其容,數筆立就。所作佛像似吳道子。相傳鄂州城隍廟壁竹林,是其真跡。有瓊館集、白真人文集。《史纂左編、廣東通志、武夷山志、彭耜撰海瓊玉蟾先生事實》
參考文獻
- ↑ 秉燭夜遊(漢語成語)的信息介紹
- ↑ (秉燭夜遊)的詞語辨析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