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禾草霜霉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禾草霜霉病

症狀

此病原菌系統性寄生在植株體內,春秋二季症狀比較明顯。病株黃化,矮縮,劍葉和穗部扭曲畸形,穗部穎片變肥大,呈小葉狀,使穗部加大,貓尾草的圓柱形穗因此而呈「雞毛撣」狀。葉片變寬,加厚,有黃白色條紋,葉色淡綠。病株常不能抽穗。在涼爽潮濕的條件下,病葉上出現白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後期葉多提早枯死。病根變短,因而很易由土壤中拔出病株。病草在炎熱乾旱的夏季大量死亡,致使草坪或多年生草地提前喪失使用價值。[1]

病原

病原菌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Thirum.),屬鞭毛菌亞門。菌絲體系統地寄生於寄主全體,多存在於維管束內。孢子囊梗自寄主氣孔中伸出,很短,9.8-11.2微米長,無色,有少數分支。孢子囊單胞,檸檬形,淡黃色,頂端有乳頭狀突起 ,大小為32-84微米×19.2-56微米,成熟脫落的孢子囊基部多帶有短梗。卵孢子生於葉、葉鞘、穎片組織內,卵孢子外有永久性藏卵器,卵孢子近球形,直徑6.4-27.2微米,壁厚2-4.8微米,光滑,與藏卵器壁厚度相近,二者間有1.6微米左右的空腔。鏡檢卵孢子時,須以加熱的乳酚油或15%的氫氧化鉀液透明寄主組織。

發生規律

此菌以病殘組織內的卵孢子越冬或越夏,或以系統性寄生的菌絲體在多年生禾草的體內越冬或越夏。卵孢子在10-26℃時,在水中萌發出數十個遊動孢子,遊動休止後產生菌絲侵入寄生。在寄主體內休眠的菌絲體一旦條件適宜,大量產生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借風、雨傳播至新的侵染點,萌發後侵入。刈割工具、踐踏、灌溉水均可以傳播此病。遠距離傳播是藉助於草皮移植、引入帶病殘體的種子。此病在10-25℃間均可發生,發病適溫為15-20℃。近地表空氣相對濕度很高,降水結露頻繁,或大量灌溉均有利於此病的發生和流行。 [2]

分布與危害

除危害小麥、大麥、玉米、黑麥、燕麥、高梁、水稻等糧食作物外,還侵染看麥娘、黑麥草、稗、馬唐、貓尾草、剪股穎、羊茅、拂子茅畫眉草賴草、甜茅、李氏禾、狼尾草、雀麥、冰草早熟禾須芒草燕麥草罔草香茅草(Cymbopogon)、鴨茅、蟋蟀草披鹼草絨毛草等屬的若干種禾本科草。

許多禾本科作物和草都發生霜霉病。近年來在西北灌區已經成為糧食作物生產的重要問題之一。在甘肅河西灌區,多種禾本科草也受害嚴重。禾本科植物受侵染後,黃化矮縮,種子及草減產,抗病性顯著降低。我國各省區多有報道,南至台灣、西南,北至華北、青藏,在世界其它國家中也有分布。

防治方法

1.播種健康種苗 所用種子應進行產地檢疫。播前對種內殘體檢驗以確定不攜帶卵孢子,對所植草皮或植生帶的植株也應抽檢。

2.合理排澇 適量灌水,及時排澇,避免積水和過濕。

3.日間刈牧 刈割或放牧應在日出三四小時後進行,噴灌或雨後不宜立即刈牧。以防病原菌自傷口侵入。

4. 防治藥劑可選用50%氟嗎啉.錳鋅可濕粉(國光三治)400-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粉劑(國光綠殺)400-600倍液、國光70%乙膦鋁錳鋅可濕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連用2-3次,間隔7-10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