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禹會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禹會區(美麗河湖)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禹會區位於安徽省[1]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總面積313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13年)。全區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朝陽街道、緯四街道、大慶街道、張公山街道、釣魚台街道、秦集鎮、馬城鎮、長青鄉。區政府駐金域社區塗山路429號。【註:禹會區實際上已經撤銷5個街道,改為朝陽、秀水、迎淮、張公山、金域、大慶、錦繡、釣魚台、喜迎門9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地處淮河南岸,位於江淮丘陵地帶的北端。地勢總體較為平坦,含有丘陵的傾斜平原。淮河是禹會區的主要水系。境內還有張公山湖、迎河、席家溝等水系。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數為2200小時,年均氣溫15℃。

歷史沿革

1946年元月,蚌埠正式建市、劃區,當時西區東以大通路、昇平街、大舞台街與中區為界,西至席家溝,南至南崗一路,北至淮河;區轄二十個保、四百個甲,共有居民12719戶,53456人。1949年元月,蚌埠市正式解放,廢除「保」、「甲」,建立鄉、鎮。

1949年10月撤區,1951年8月重新建區。沿襲撤區前區域不變;區轄經一、黃莊、蚌懷、新船塘、樂安、緯四六個派出所,38個勤區,250個居民小組,45859人。1953年,區域南向延至南崗五路,西向延伸至糧食二庫、宋灘一線。

1958年,糧食二庫、宋灘一線以西,八里橋以東,南營房以北區域陸續劃歸本區;區轄經一、南崗、蚌懷、黃莊、釣魚台五個居委會(相當於現街道),22965戶,109567人。1960年3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朝陽路以東,經一路以北地域(即經一人民公社)劃歸中區;區轄東海、黃莊、蚌懷三個人民公社,92456人。

1969年,將朝陽路以東、人民路以北、經一路北南地域劃歸中區,人口減至81861人。1977年,勝利路以北、人民路以南、朝陽路以東、太平街以西地域劃歸中區;區轄紅光、援越、朝陽、大慶、繼紅五個街道,23525戶,97981人。1983年,郊區鄭郢、王圩、席吳、張公山等大隊的部分土地相繼劃歸本區。

1996年,全區面積16.7平方千米,人口約17.7萬人,轄6個街道:大慶街道、黃莊街道、朝陽街道、緯四街道、張公山街道、釣魚台街道。區政府駐紅旗路。1998年8月,蚌埠市行政區劃調整,朝陽路以東、塗山路以西區域劃歸中區,原郊區施徐、鄭郢、宋灘、八里橋四村劃歸西區;區轄朝陽、緯四、張公山、大慶、釣魚台五個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禹會區常住總人口226322人,其中:朝陽街道27514人,緯四街道38729人,大慶街道65602人,張公山街道60432人,釣魚台街道34045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禹會區常住總人口249361人,其中:朝陽街道16929人,緯四街道36173人,大慶街道42877人,張公山街道48750人,釣魚台街道16727人,秦集鎮44863人,長青鄉30234人,高新技術開發區12808人。

2012年,根據《蚌埠市改革和創新社區管理體制試點工作方案》,禹會區撤銷街道編制,城區直接劃分為朝陽、秀水、迎淮、張公山、金域、大慶、錦繡、釣魚台、喜迎門9個社區。【註:2014年末安徽省民政廳編寫的行政區劃簡冊仍為5個街道】

2013年,將懷遠縣管轄的馬城鎮整建制劃歸蚌埠市禹會區管轄(民地字[2013]135號),同時將懷遠縣管轄的城關鎮上洪、下洪、杜郢、塗山、陳郢、韓郢、冷水7個村劃歸禹會區秦集鎮管轄。將禹會區管轄的部分區域交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

視頻

禹會區 相關視頻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禹會區:創新方式方法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
禹會區住建局暫無拆遷計劃 優先考慮改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