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福林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光華街31號,是福林堂中藥店的簡稱,店名取自「福澤杏林」一語。

目錄

特點

藥店創建於清朝咸豐七年(1857年),是雲南省現存最古老的藥店。創辦人李玉卿,祖籍湖北黃岡。初建時是只有一間鋪面的「簸箕堂」,隨後逐漸經營壯大,1920年建蓋心樓房。

福林堂主體建築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為中式三層土木結構樓房,由於地處兩條街的交叉口(光華街和文明街),因地勢地利,其樣式為八面風轉角樓。屋面為扇型單檐懸山,青瓦鋪就,外立面為四開間,北向和西向各兩間,中間轉角處開門。檐下額枋雕刻精美,抱頭梁帶燈籠垂柱。整體建築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時代特色。

福林堂是雲南昆明地區傳承中醫藥文化的傑出代表,見證了中國西南地區中醫藥的發展史。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貿易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2003年公布為昆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福林堂起源

福林堂始創於清朝咸豐丁已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藥店。創始人李玉卿,前清時期隨父李德由湖北黃崗到雲南。因深諳醫道,便在光華街創立了這個藥店,並效法三國董奉,為窮苦百姓治病不收診費,只要求重病癒者在後堂植杏樹三棵,輕者一棵,時間一長,逐成杏林,故藥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澤杏林」[2]。李氏幾代行醫賣藥,傳自李玉卿次子李復初時(民國初年),由於精通醫術,為人豪爽,古道熱腸,精明強幹,經營有方,服務真誠,童叟無欺,藥品上乘,療效實在,其高明的藝術和崇高的醫德而廣得讚譽。

福林堂百年歷史

彩雲之南,藥材之鄉。福林堂的創辦人李玉卿,祖籍湖北黃岡。隨父李德來到雲南,因深諳醫道,於咸豐丁巳(公元1857年)在光華街創建福林堂藥店。經過四代人的苦心經營,從初開張時人稱「簸箕堂」的一間小店鋪,發展成為民國時期昆明最負盛名的中藥店。藥店效法三國董奉,為窮苦百姓治病不收診費,只要求重病癒者在後堂植杏樹三棵,輕者一棵,時間一久,遂成杏林,故藥店取名「福林堂」,意在「福澤杏林」。正是以其藥材地道,品種齊全,選料認真,加工精細,療效顯著的特點,並憑藉兼售藥材和成藥,且有醫術高明、醫德崇高的名醫當堂坐診,現時開方,就店抓藥,一氣呵成,極為方便,福林堂以極高聲譽從同行中脫穎而出,成為昆明」藥材業中之翹楚」。

福林堂老店座落於昆明市中心文廟直街和光華街交叉處,占地306.7平方米,至今依然保持明清時期的建築原型。三層木結構的純中式建築,獨特的傘狀「八面風」鋪面,式樣古樸典雅莊重。精心雕鑿的有牡丹朝陽、二龍戲鳳、鯉魚翻身的封櫞,栩栩如生的松鼠葡萄、琴棋書畫的外沿樓裙,一派古色古香。店門上方,是當時名士陳榮昌所書「福林堂」懸匾,兩側對聯「遵法炮製生熟飲片,精工修合丸散膏丹」,四周封櫞書有」雲南藥圃,川廣雲貴,地道藥材,參茸燕桂,丸散膏丹」。店堂中柱書有直匾:」本店藥料選辨最精,參茸燕桂必擇其尤,飲片丸散精益求精,藥真價實包換來回」。百多年來,福林堂遵從一貫專業精神,飲片炮炙切制精細,丸藥配伍選料精當地道,世代口碑相傳,家喻戶曉。著名品種有回生再造丸、益腎燒腰散、黑錫丹、濟州仙丹、加味銀翹散及糊藥等。歷經風雨,幾度修繕,在政府和公司的大力保護下,福林堂仍然本色古樸不改,容顏依舊煥然,矗立於繁華市井,見證着中醫中藥文化的歷史發展和時代變遷。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時,福林堂與昆明其它私營藥店合併組建成昆明市藥材公司

世紀之交,香港新世界中國實業項目有限公司與雲南醫藥集團合作,在原昆明市藥材公司分立改制的基礎上重組昆明福林堂藥業有限公司。以發展中藥現代化為目標,以建設民眾健康事業為己任,實施科學化、市場化的先進管理,穩步發展醫藥連鎖經營,全力提升服務品質意識,再創百年福林堂的輝煌。

視頻

福林堂 相關視頻

百年老店「福林堂」註冊將被拍賣 市民都說可惜了
福林堂商標即將被拍賣 福林堂後人:老傳統丟不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