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島核事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島核事故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福島核泄漏事故

位置: 日本福島工業區

發生時間: 2011年3月

發生因素: 地震

福島核電站(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位於北緯37度25分14秒,東經141度2分,地處日本福島工業區。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核電站,由福島一站、福島二站組成,共10台機組(一站6台,二站4台),均為沸水堆。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2011年3月12日宣布,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1]

事故歷史

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站此前也多次發生事故。

1978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曾經發生臨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隱瞞至2007年才公之於眾。

2005年8月,里氏7.2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中存儲核廢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島第一核電站6號機組曾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

2007年,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3家核電站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這家公司曾篡改數據,隱瞞安全隱患。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主蒸汽管流量計測得的數據曾在1979年至1998年間先後28次被篡改。原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因此辭職。

2008年6月,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5加侖少量放射性冷卻水泄漏。官員稱這沒有對環境和人員等造成損害。

最近事故

2011年3月,里氏9.0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反應堆發生故障,其中第一核電站中一座反應堆震後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汽泄漏。於3月12日發生小規模爆炸,或因氫氣爆炸所致。有業內人士表示,福島核電站是一個技術上現在已經沒人用的單層循環沸水堆,冷卻水直接引入海水,安全性本來就沒有太大指望。沸水產生的蒸性物質。對於日本這一個地震頻繁的地區,使用這樣的結構非常不合理。3月14日地震後發生爆炸。在爆炸後,輻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中國俄羅斯等一些地區。

東京電力公司16日上午說,福島第一核電站當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災。公司方面同時證實,兩名核電站工作人員下落不明,目前仍未找到。東京電力公司16日上午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稱核電站4號反應堆於東京時間16日5點45分(北京時間4點45分)再次發生火災。東京電力公司發言人說,該公司員工已經證實了火災的發生,目前已經緊急通知了福島縣政府和消防部門。

日本官方於東京時間16日上午8點15分稱,火勢已得到控制。然而,4號反應堆的具體情況目前無從得知。有報導稱,此次火災與15日發生的火災相類似。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15日說,該機構尚未接到日本政府有關核電站4號反應堆15日火災後情況的說明。

東京電力公司同時證實,兩名核電站工作人員下落不明。但公司辯解稱這兩名工作人員是在11日的大地震後即告失蹤,而不是15日核電站爆炸後失蹤」。日本常駐維也納國際機構代表中根猛15日向共同社透露,日本政府已請求IAEA最快數日內派出專家小組幫助應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預計IAEA將首先派出環境監測小組。中根表示,由於核電站附近已經非常難接近,最初預計只能派遣小規模的專家小組。

日本首相菅直人15日已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問題向日本民眾發表了講話。他要求核電站方圓20公里以內的所有居民撤離,方圓20至30公里以內的居民在室內躲避。有報導稱,菅直人痛斥東京電力公司"欺上瞞下"。目前核電廠附近檢測到銫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認為有氮和氬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鈈泄漏也已經出現,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當地時間7日晚11點32分左右(北京時間晚10點32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發生里氏7.4級強烈地震。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目前日本各核電站除了出現斷電,並未有其他異常情況發生。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截至當地時間7日晚11點52分,並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現因地震所導致的放射性物質泄漏。

輻射危機

福島核電站發生的爆炸屬於化學爆炸,是由泄漏到反應堆廠房裡的氫氣和空氣反應發生的爆炸。

福島核電站使用MOX燃料,燃料棒外殼為鋯合金。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應急冷卻系統故障,反應堆內冷卻水平面一度下降,並導致堆芯裸露。冷卻不足使燃料棒外殼溫度超過鋯-水反應極限溫度,從而發生鋯-水反應生成大量氫氣。

新聞照片中所看到的炸毀的屋頂是反應堆的廠房而不是安全殼。堆芯鋯-水反應生成的氫氣曾一直封閉在廠房中的安全殼之內。目前普遍認為,氫氣泄漏到廠房中是在安全殼內壓力升高時,從泄壓安全閥的氣體通道排出的。由於廠房中氫氣相對空氣的濃度達到了爆炸極限,在遇到高溫甚至明火後便發生了爆炸。爆炸的威力掀掉了廠房的屋頂,只剩下鋼筋骨架。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證實爆炸導致安全殼破損,安全殼是否破損以及破損的原因還需等待最終的調查報告。

放射性物質泄漏核能外泄又稱為核熔毀,是種發生於核能反應爐故障時,嚴重的後遺症。核能外泄所發出的核能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卻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傷亡。

放射性物質泄漏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在一份聲明中說,受11日大地震影響而自動停止運轉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線水平已達到正常數值的1000倍。而最新公報說,這一核電站大門附近的放射線量繼續上升,12日上午9時10分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的70倍以上。

這是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有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日本福島縣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第一和第二核電站周邊的雙葉町、大熊町、富岡町的全部居民12日上午開始到劃定的危險區域之外避難,總計約兩萬人。

為了防止安放核反應堆的容器內氣壓升高,導致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破損,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已下令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東京電力公司準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堆中,首先釋放事態最為嚴重的1號機組的蒸汽。而2號和3號機組,如果冷卻反應堆的功能無法儘快恢復,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將通過一個巨大水池,再從排氣筒釋放出去。過水的時候,放射性物質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時工作人員將一直在排氣筒的出口觀測放射性物質的數量。 此外,福島第二核電站已經喪失冷卻功能,東京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釋放福島核電站爆炸時情景(15張)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以減少容器壓力,防止更大破損。該公司還準備將核電站內另外兩座反應堆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這是日本首次採取核電站打開閥門向外釋放蒸汽的緊急避險措施。儘管這一舉措也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環境,但這樣可以避免容器破損導致核電站失去封閉機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根據事前評估,即使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微量的。保安院指出,由於政府已經決定擴大避難地區,並且風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夠確保居民安全。

各國反應

荷蘭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後,多國政府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站事故教訓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會影響本國發展核電的計劃。

荷蘭政府15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荷蘭議員熱內·勒赫特表示,荷蘭的能源狀況要求本國必須擺脫石油和天然氣的束縛,才不會受制於人。另外一名議員格達爾·弗爾博赫也認為,「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應,而應該結合荷蘭自身的條件和問題對荷蘭核電站的建設進行審批。」

此前,針對是否建設核電站,荷蘭國會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核電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能。荷蘭政府上月宣布,將於2015年在澤蘭省建設核電站。

法國

法國總理菲永15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陳華貴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劃。陳華貴強調,建造核電站的技術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地震海嘯並不多發,不會發生類似日本的事故。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15日說,儘管所有國家都會仔細檢查核電站的安全狀況,但沒有哪個國家會關閉核電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亞科茲洛杜伊核電站首席執行官康斯坦丁?迪米特羅夫當天也表示,保加利亞不能放棄利用核能,而且,「這次事故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必須重新審視核能發展政策」。

挪威

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說,不要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看得過分嚴重,這不是「一個新的切爾諾貝利」。他說,雖然核反應堆受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這次不會面臨另一個切爾諾貝利式核事故。

波蘭

波蘭政府負責核能事務的高級官員漢娜·特羅婭諾夫斯卡15日表示,波蘭將在聽取其他已擁有核電站歐洲國家意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本國核能,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波蘭第一座核電站的供應商招標工作。按計劃,波蘭第一座核電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蘭還將建設兩座核電站。

中國

福島核事故後,國家核安全局會同有關部委對運行和在建核電廠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核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表明:我國核電廠具備一定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能力,安全風險處於受控狀態,安全是有保障的。

為了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教訓,國家核安全局依據檢查結果,對各核電廠提出了採取設置移動電源、移動泵、增設匹配接口和對核電廠的消氫設施進行必要的改進等多項具體的改進要求。

為了規範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編制了《福島核事故後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以下簡稱《通用技術要求》),作為核電廠後續改進行動的指導性文件。其目的是規範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解決目前我國核電廠在實施福島後改進措施過程中所採用技術的統一性問題,儘可能統一和協調各核電廠所採取的安全改進策略深度和廣度,解決監管當局和營運單位在安全改進策略上可能的不同認識,在實質上為我國核電廠在福島核事故後開展改進行動工作提供指導。

在2012年3月的核安全峰會上,中國政府宣布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核電發展戰略。相信在"安全第一"的理念上我國核電會積極穩健地發展 。

其他

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近日也表示不會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