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福井獵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福井獵龍屬學名Fukuivenator,意為「福井縣的獵人」)是一已滅絕的虛骨龍類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世日本[1]

目錄

發現與命名

模式種悖論福井獵龍Fukuivenator paradoxus),又譯作奇異福井獵龍,在2016年由東洋一(Yoichi Azuma)、徐星、柴田正照(Masateru Shibata)、川邊順一郎(Soichiro Kawabe)、宮田一典(Kazunori Miyata)和今井拓也(Takuya Imai)等人命名並敘述。屬名結合了化石發現地福井縣的名字和拉丁語單詞venator,意為「獵人」。種名指的是該物種所表現出的矛盾的特徵組合。

2007年8月發現該屬正模標本FPDM-V8461的岩層屬於北谷組,地質年代可能為巴列姆階阿普第階。通過對附近岩石的同位素年齡測定,估計該地層的年齡介於1.27億至1.15億年之間。正模標本由帶有頭骨的部分骨架組成。福井獵龍的殘骸是目前在日本發現的最完整的非鳥類恐龍化石,這些遺骸包括約160塊骨頭和骨頭碎片,沒有在相應的連接處發現,而是分別在50×50厘米的區域內找到的。

敘述

據估計,福井獵龍的長度為245厘米,重25公斤。其與眾不同的特徵包括前上頜骨前部的匙形牙齒,上頜中尖銳的、向下彎曲而無鋸齒邊緣的牙齒,以及較長的頸部和細長的頸椎。

福井獵龍的身體結構顯示出一個融合了多種原始和高級虛骨龍類特徵的獨特組合。描述該屬的研究小組進行的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它是手盜龍形類中的原始成員,處於一個不確定的位置,與似鳥龍下目手盜龍類嗜鳥龍同樣密切相關。與馳龍科的一些相似之處被解釋為趨同進化的一個例子。

古生物學

由於它的脖子很長,牙齒(有多種形狀,屬於異型牙)沒有鋸齒邊緣,最前面的可能還具有扁平的外端,因此作者認為福井獵龍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食肉動物,而是一種已經適應了草食性或者至少是雜食性飲食的動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