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祖槐(李存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祖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祖槐》中國當代作家李存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祖槐

在中國兩千多個縣份中,知名度最高的恐要數山西洪洞了。洪洞所以芳名遠播,首先是因了一位天姿掩藹的青樓女子那段淒婉哀涼的吟唱:「蘇三離了洪洞縣……」京劇是國粹,喜好者興發時自會哼幾句《玉堂春》,不好者偶爾打開電視機、收音機,眼睛或耳朵里說不定也會蹦進個蘇三來,於是「洪洞」便深嵌在國人記憶的屏幕上。改革開放後,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好奇的洋人竟也學唱京劇,《玉堂春》遂成了他們的首選劇目。前些年,我飛越太平洋參加中美作家對話會時,曾在幾個大都市裡聆聽過洋小姐清唱的蘇三唱段。金髮碧眼的女郎們啟動的雖不是櫻桃小口,唱起來也不會字正腔圓,對戴枷蘇三的心境更不可能有真正的體味,但通過她們那濕潤豐腴的紅唇,卻使「洪洞」這個縣名,在異邦傳揚流播。

這是文化特有的魔力。華夏的禪山佛寺何其多,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竟使姑蘇城外寒山寺的盛名歷千載而不衰。九州的樓閣亭榭何其眾,范仲淹的一篇《岳陽樓記》,卻使一座平平凡凡的樓閣,成了自北宋以降遊人不絕於途的勝跡,即使當今高樓廣廈拔地而起,岳陽樓也沒有失重,它永遠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樓」。

我乃山東五蓮人氏,兒時,卻不知有五蓮而先知洪洞。在村里,李姓只有近支三家,屬外來戶。在我呀呀學語時,祖母就曾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哼唱這樣一首歌謠:    問咱老家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鴰窩。

黑黑的老鴰又名烏鴉,在鄉人眼中,向為不祥之鳥。先祖怎會住在名叫老鴰窩的地方呢?我幼小的心靈迷瞪不解。年長後,我曾多次問父親老家究竟在哪裡,父親總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老家就在洪洞縣的老槐樹下,是洪武年間遷來的。

投鋤從軍後,烹文煮字的生涯使我有了遍游魯豫燕趙的機會。不論是在宋江的家鄉鄆城、墨子的故里滕州,還是在沂蒙大山皺褶里的小村落、中原腹地里的開封府,談及先祖何處,不管耄耋老叟、垂髫少年,還是田夫村姑、文人雅士,大都說他們的先祖也在洪洞。前些年,我瀏覽過不少魯北豫東農村的族譜、牒文、墓銘,大多記載其先祖是明初從洪洞老槐樹下遷來的。後來我又發現,那首「大槐樹下老鴰窩」的歌謠,竟流行於大半個中國。那麼多的百姓,以洪洞一縣為發祥地,以老槐一樹為遺愛品,實為千古之奇。這使我憬悟到:洪洞名重神州,蘇三之唱僅有些許作用,而主要是因了明初的農民大遷徙。

懷戀是人類通有的情愫。姓氏與故里,對中國人來說,永遠是座斑駁陸離的大迷宮。對故里的沿波討源,對姓氏的探賾索隱,是國人天性使然。1998年暮秋,友人邀我小住臨汾,觀看壺口瀑布。知洪洞乃臨汾所轄,乘車只需半小時。對祖槐,我心儀已久,在洪洞縣城新建的「大槐樹公園」里,方夙願得償。我托友人尋來洪洞縣誌和文史資料,細讀後驚異地發現,不論是縣誌中,還是明清文人詠述古槐的詩文里,「老鴰窩」統為「老鸛窩」。縣誌及明清墨客的詠述肯定無虞,而那傳流甚廣的民謠,怎都將「鸛」變異為「鴰」呢?老鴰老鸛,燦如黑白;一字之易,天差地遠。一個難以拉直的、僵硬的問號,在我腦中定格。因來去匆匆,我為沒能解開「是鴰是鸛」的疑團而大憾。1999年3月下旬,我二進臨汾,再做歷史與現實的探訪。

臨汾,地處晉南,古稱平陽。在進入臨汾市區東西南北的大道上,各矗立着一座崇宏軒昂的牌坊。牌坊的門楣上,皆嵌有赫然醒目的五個鎦金大字:「天下第一都」。這絕非臨汾人的自我誇示。究覽那萬籤插架的史乘典籍,人們會感到,臨汾冠以「天下第一都」名下無虛。

上蒼造就了晉南這片風土吉壤,這裡曾是華夏先民的洞天福地。

1954年,考古學家在臨汾地區的丁村,發掘出「丁村人」遺址。這發現,在古人類考古學上占有極重要位置。在此之前,從5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周口店猿人到1萬多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之間,我國尚缺少一道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的鏈環。於是有洋人便妄下雌黃:中國人的祖先是由歐美遷徙而來的,中國人是外域人的變種。丁村遺址里發掘的10萬年前的3顆古人類牙齒化石,齒為鏟形,而鏟形門齒恰是黃種人的重要特徵,完全有別於門齒為勺形的白色人種。3顆牙齒出土,石破天驚,丁村的文化分量僅此就顯得有些超重。在遺址里,人們還挖掘出舊石器時代之中、晚期的大批石器和上百件刮削器、琢背刀、雕刻器、錐鑽等細石具。丁村文化遺存還告訴人們,2萬6千多年前,丁村人就已會馴養動物,並學會了種植,初步結束了長期的遷徙狩獵,開始了半定居和定居的生活。在丁村遺址陳列室里,還擺放着披毛犀、大角鹿、轉角羚羊等28種哺乳動物、5種魚類及一批軟體動物的化石。其中,那2?6米長的古象門牙,使今人不難想象,當時的大象躺下是一堵壩,立起是一座峰;那1米長的青魚、鯉魚的脊骨,如果將其還原,簡直像一艘艘耕濤犁浪的飛舟;那臉盆般大的蚌殼,也可讓今人猜度出它的肉體是何其豐厚……近年來,考古學者又在丁村附近的陶寺,發掘出中國最古老的鼓,鼓身乃樹樁鏤空,鼓面為鱷魚皮所制……

是丁村人最早將文明的種子播入沃土,讓民族的智慧不斷勃發;是丁村人的後裔最早把喜怒哀樂糅進鼓點,奏響了華夏民族的第一樂章!

儘管《史記》稱「堯都平陽」,儘管《山西通志》上說平陽乃「聖賢之淵藪,帝王之舊都」,儘管晉代臨汾就有了規模壯觀的堯廟,儘管山一樣的堯陵就矗立在臨汾的浮山之旁,但據我所知,河北唐縣、山東定陶、山西沁水和翼城也都炫示為堯都。人們在剖析、判斷、推理、考究歷史風物真偽時,往往會忽略一些看來與事物缺少關聯卻具有特別意義的細節。「丁村人」的三顆牙齒、陶寺的鱷魚皮鼓,都在佐證着堯在臨汾建都的可能性、可行性、可信性。

最能顯證太史公「堯都平陽」斷語的,莫過於古稱「神聖之邦」的洪洞了。在洪洞這片土地上,每一條溪流,每一塊山岩,每一座村落,每一個姓氏,都會向人們訴說歷史的神秘和蒼老。南京大學歷史系編纂的《中國歷代名人詞典》中,遠古人物列有26位,能在洪洞找到他們的活動傳說及文化遺存的竟達半數以上。

量子論的創始人波爾,對遠古東方哲學紉佩嘆服,在他接受勳章時,選擇了伏羲的太極圖為圖案。《洪洞縣誌》記載,伏羲演八卦就在該縣的卦底村。卦底村現存伏羲廟,廟後有伏羲冢,村中設畫卦台。卦底村周圍有八村環繞,且距卦底均為八里,呈太極圖狀。八個以各自姓氏為名的村莊分別代表八卦中的乾坎震巽離坤兌艮,依次標誌着天水雷風火地澤山。卦底村舊時還有兩座梳妝樓,象徵日月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全國存有伏羲廟、墓的地方尚有數處,但像洪洞這樣配套成龍者,僅此而已。

有伏羲必有女媧。正如「勺形齒」人的始祖雙親是亞當和夏娃,我們「鏟形齒」人的尊翁太君是伏羲與女媧。在洪洞侯村,有中國最早的女媧廟、女媧陵。陵廟左近,有一高大土堆,土堆里埋有形態各異的彩石,傳說是女媧鍊石補天的淨虛界。女媧廟的舊址上,曾有古柏一百零八株,現有三株仍龍干虬枝,相傳是周柏。其一猴頭柏,樹身達八圍……

[1]

作者簡介

李存葆,男,1946年2月19日生,山東五蓮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