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祁志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祁志祥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祁志祥,男,江蘇大豐人,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上海政法學院新聞傳播與中文系教授。學術兼職:上海市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東方講壇特聘教授[2]、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1958年

出生地點----江蘇大豐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個人簡介

學術兼職:上海市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東方講壇特聘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

致力於中國美學、文藝理論、文化哲學的研究。曾獨立主持、完成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指南類規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獨主持、完成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美學史的重新解讀"。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外國美學》、《紅樓夢學刊》、《學術月刊》、《文史哲》、《社會科學戰線》、《復旦學報》、《文匯報》、《文匯讀書周報》等刊發表文章200餘篇。出版個人專著10餘部。曾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晉版圖書一等獎、華北地區優秀圖書獎、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優秀論文獎、優秀徵文獎、《書屋》年度十佳論文獎等。曾接受《學術月刊》、《美與時代》、《現代領導》雜誌及《中華讀書報》、《昆明日報》等報刊專訪,擔任上海電視台《東方大講壇》、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市民與社會》主講。上海作家協會理論組、上海市美學學會、上海財經大學國學研究所曾聯合相關部門邀請全市有關專家分別就《中國人學史》、《中國美學通史》、《國學人文讀本》舉行研討會。有關活動報道及書評屢屢見諸《文匯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新聞晚報》、《文匯讀書周報》、《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論文多次被《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民大學《美學》、《文學理論》、《馬列文論》、《宗教學》複印資料等轉載、複印。

另,1990年至1997年擔任上海市寶山區廣播電視局電台電視台記者、編輯,除在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發表新聞作品外,還在《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上海郊區報》、《上海科技報》、《東方城鄉報》、《上海老年報》等發表新聞作品100多篇。

個人專著一覽

文藝理論著作:《中國古代文學原理--一個表現主義民族文論體系的建構》(學林出版社1993)、"十一五"國家級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美學著作:《美學關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中國美學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三卷本《中國美學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中國美學的文化精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佛教著作:《佛學與中國文化》(學林出版社2000)、《佛教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中國佛教美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人學著作:《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中國現當代人學史》(學林出版社2006)、《人學視閾的文藝美學探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主編著作一覽

《國學人文讀本》上下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主編、主撰;

《中國傳統文學與經濟生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主編之一;

《探索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新路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副主編;

《世紀之交的上海審美文化建設》(作家出版社2001),副主編;

《上海城市建設的美學思考》(群言出版社2005),副主編。

參編著作: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文學理論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主要論文

篇名 發表刊物 時間
平淡:中國古代詩苑中的一種風格美 文藝研究 1986年第3期
論審美主體對藝術的雙重美學關係 文藝理論研究 1988年第1期
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質"定義獻疑 探索與爭鳴 1988年第2期
論藝術家的情感素質 學習與探索 1988年第5期
文學情感特徵的系統透視 內蒙古大學學報 1989年第3期
適性為美:莊子美學系統管窺 華東師大學報 1989年第4期
中國古代文學原理構思 社會科學 1990年第1期
曹雪芹創作思想管窺 紅樓夢學刊 1990年第4期
古代文論中的"心物交融"說 文藝理論研究 1990年第6期
征古文化與古代文論 上海大學學報 1991年第1期
"意境"、"境界"、"意象"、"興象"辨析 廣州日報 1991年1月30日
古代文論中的"物我雙會"說 文史哲 1991年第6期
"但見情性,不睹文字"說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第15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古代表現主義民族文論體系芻議 東方叢刊 1992年第1期
古代文論的總體創作方法論--"活法"說研究 學術月刊 1992年第4期
明清曲論中的接受美學 求索 1992年第4期
古代文論方法論的文化闡釋 文藝理論研究 1992年第5期
"興會"說:古代文論中的靈感論 華東師大學報 1992年第6期
"和":華夏文化的超穩定系統 暨南大學學報 1993年第3期
現代科學思想的拓展與美學新變 文藝理論研究 1993年第4期
"人教"文化與古代文論 青海社會科學 1993年第5期
馬克思恩格斯的悲劇觀 河南大學學報 1994年第3期
"格律聲色"說--中國古代文學的純形式美論 中國韻文學刊 1995年第1期
華夏"和"文化與中國美學 青海社會科學 1995年第3期
新聞創優中的題材處理 聲屏世界 1995年第7期
恩格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考辨 外國美學 第11輯 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漢字訓詁與中國美學 貴州社會科學 1996年第1期
佛教"頓悟"說與美學靈感論 青海社會科學 1996年第4期
"無相"之美與"相教"之美 文藝理論研究 1997年第2期
佛教"三界唯心"論與"美是心影"說 蘇州大學學報 1997年第2期
論美是普遍愉快的對象 學術月刊 1998年第1期
佛教美學:在反美學中建構美學 復旦學報 1998年第3期
大道至美--老子美學系統管窺 上海大學學報 1999年第3期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文藝爭鳴 1999年第6期
顧准:"用鮮血做墨水的筆桿子" 遼寧大學學報 2000年第1期
佛教的"般若""禪定"學說與中國的"靜觀""玄鑒"理論 雲南社會科學 2000年第1期
"亦空亦有"的佛教世界觀與"亦僧亦俗"的中國文化 青海社會科學 2000年第2期
佛教理論對審美認識論的影響 新疆大學學報 2000年第3期
佛教"無相而有相"的本體論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甘肅社會科學 2000年第3期
中國古代詩歌中的線條美 貴州社會科學 2000年第4期
美是什麼? 文匯報 2000年12月30日
美是普遍愉快的對象 文匯報 2001年4月21日
論文藝是審美的精神形態 關於文藝本質的思考=文藝理論研究 2001年第6期
中國人學思想演進的總體把握 文化中國(加拿大) 2001年6月號
以"味"為美--中國古代關於美本質的哲學界定 學術月刊 2002年第1期
以"圓"為美--佛教關於現實美的變相否定之一 文史哲 2002年第1期
道家論以"淡"為美 貴州社會科學 2002年第3期
中國人學思想的古今演變 書屋 2002年第6期
同構為美--中國古代美本質的心理界說 上海大學學報 2002年第6期
龔自珍、魏源的時代歸屬 文匯讀書周報 2002年11月1日
論中國古代的情感美學 人文論叢 2002年卷
以"心"為美--中國古代美學的表現精神 復旦學報 2003年第1期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系統整體觀 文學評論 2003年第3期
以"道"為美--中國古代美學的道德精神 文藝理論研究 2003年第3期
以"文"為美 文藝研究 2003年第3期
以"妙"為美--道家論美在有中通無 上海師大學報 2003年第3期
新時期錢中文的理論貢獻 學術月刊 2003年第4期
王元化先生的學術成就 學術月刊 2004年第1期
王弼美學:高揚本體之大美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2004年第3期
老子美學:"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文藝理論研究 2004年第5期
"寂滅為樂"--佛教美本質觀 東方叢刊 2004年第6期
中國古代文論的"用事"說 浙江社會科學 2004年第6期
文章、性情、文采--劉勰《文心雕龍》的美學意義 東方叢刊 2006年第1期
郭象美學:"任性"而"自得" 上海大學學報 2006年第2期
"定法"說--中國古代文學創作的具體方法論 文學評論 2006年第2期
柳宗元園記創作的文學價值和審美意義 雲南大學學報 2006年第2期
真幻說: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真實觀 人文雜誌 2007年第2期
胡寅《題酒邊詞》義考 中國美學研究 第2輯 三聯出版社2007年3月版
新世紀中國美學研究的拓展 文藝理論研究 2007年第4期
文學與經濟關係的學理考量 雲南大學學報 2007年第4期
"文學以文字為準"--中國古代的文學特徵論 廈門大學學報 2007年第5期
柳宗元園記創作芻議 文學遺產 2007年第5期
"任誕"與"雅量":《世說新語》的美學觀 上海市社會科學年會論文集 2007年卷
先秦至清末:中國古代人文思想史上的四次啟蒙 學術月刊 2007年第8期
論華嚴宗以十為美的美學傾向 社會科學戰線 2008年第6期
國學人文精神的現代傳承 文藝理論研究 2008年第4期
中國人文思想史上的六次啟蒙(上)(下)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08年第4、5期
"人權"入憲的歷史回顧和意義評估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年會論文集 2008年卷
"和而不同"的實質是尊重公民的權利 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2007年12月17日
梁啓超美學:快樂至上的趣味主義 貴州社會科學 2009年第2期
富民利國、解放思想--鄧小平人學思想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 探索與爭鳴 2009年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特刊
中國美學史研究的觀念更新與路徑創新 學術月刊 2009年第7期
走向人學的文藝美學研究 學術月刊 2009年第7期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雲南大學學報 2009年第2期
審美認識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審視與評價 遼寧大學學報 2010年第1期
金聖歎的戲曲批評 長江學術 2010年第1期
生成論與本質論:美學本體論論爭 學術月刊 2010年第3期
文藝學論爭:"本質",而不"主義" 學術月刊 2010年第3期
中國古代詞體價值觀的歷史演變 文藝理論研究 2010年第2期
文學與經濟關係的二律背反 學習與探索 2010年第5期
國學中的"民本"思想 文匯報·每周演講專版 2010年7月17日

視頻

佛教與現代人生05 中國佛教史略二 祁志祥 2019年1月3日發布

中國思想史上若干問題的重新反思01祁志祥教授 2019年2月18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祁志祥 上海政法學院, 2018-03-09
  2. 祁志祥做客周周講 暢談發現生活之美 ,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