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河的美(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禮樂河的美》是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禮樂河的美
一河清水本來就很美,又冠之禮樂名,便如錦上添花了。禮樂自水流而來,浸潤了一河兩岸的土地,滋潤了沿河的蔬果草木,養育了一河兩岸的居民。
禮樂的話題自古而來,《論語·八佾》中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思是: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周代以禮樂為工具來維護天子的宗法統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禮樂制度、禮樂文化和禮樂文明,這對後來歷代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被稱為禮樂河的地方,自然而然地便有了天然潤澤的禮儀。
禮樂河地處如東縣西北的古鎮袁莊,西與如皋市境相接,北跟海安市交界。禮樂河東西流向,河道並不長,東至江海河,西到新建河,十數里,但這裡人口密集。人多勢強,人多力量大,但人多帶來的問題也不少。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最為擔憂的便是生態環境及資源受到破壞和污染。禮樂河也同樣受到生態問題的嚴峻的挑戰。
改革開放前,禮樂河兩岸的住戶都十分貧窮,河道里時常漂浮着垃圾,村頭路旁的樹木已被砍伐掉,鳥兒們沒有了棲息的地方。這些年,從吃飽飯到求發展,聰明的禮樂河人準確把握國家的富民政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經過不懈努力,漸漸顯出成效。河北岸的公路沿線,建成數十家無污染企業,門業、服飾業、空調業、工藝品業、健身器材業等等,是他們的主打品牌。繼續從事農桑的人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經營起新興產業。過去只種水稻和麥子,解決了溫飽;現在改變思路致力於發展生態農業,種植時令果品蔬菜。美麗的花朵和掛滿枝頭的累累果實,裝扮了禮樂河兩岸的大地。
在禮樂河南岸,有個江蘇省美麗鄉村孫莊,這裡仿佛有磁鐵般的吸引力,吸引着不少外地人前來創業,他們帶來不少新鮮氣息,給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機。村幹部帶領這些「智者」們追趕科技新潮,近幾年,建起了智能大棚,種植陽光玫瑰葡萄,還有經營多年的千畝特種蔬菜園等多個農業示範基地、生態農業觀光園,一筐筐鮮美的蔬菜,從碧水綠岸之間送往城市,運往國外。當地村民人均收入比十幾年前增長了數倍。他們說:「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美了家園還要美村莊。」近年來,他們又將當地的特色文化做成品牌,目前正在籌劃建成農俗民風展示館和草木鄉村讀書社,以此為歲月的變化留下痕跡,讓世人品味到時代發展的美好。在孫莊村西首的海河灘村建起一個富有地方特色的「扶海田袁」——一個占地近百畝的碧水紅花綠地農民公園,扶海田袁是袁莊鎮的一個文化園工程,如今已成為附近農民消閒健身的好去處,每到春暖花開時節,滿園桃花映紅了一張張遊人的笑臉。
保護生態和鄉村創新發展讓禮樂河人嘗到甜頭,新點子也一個個往外冒。他們還打算今後進一步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化的手段,開展手機導航、智慧旅遊,將大數據與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結合,讓專業人才有更多的機會大顯身手。到時候,禮樂河畔的村落會更加注重生態,比如讓人們在花海中徜徉,歇下腳步時,路旁有香甜的玫瑰葡萄,嘗一口,甜到心裡。
今秋的一個中午,我去到袁莊鎮禮樂河邊上的一家小飯館用餐,飯館臨河,我推開窗戶,天正下着小雨,眼前是一河霧蒙蒙的景色,對岸的小樓倒影在河水裡,隨着河水搖盪,直搖得人心醉。綠樹與河水相依,綠樹叢中現出白牆灰瓦的房舍,如一幅美麗的國畫。在禮樂河北岸,就住着一位畫家,禮樂河在他筆下成為「網紅地」。而禮樂河南,一位喜愛塗鴉文字的寫手,自作主張,將原來的李駱河名寫成今天的「禮樂河」,弄得外地遊客慕名來尋。因禮與樂在此地早已紮下深根,於是,在人們心中,便已認定此「禮樂」了。
來過禮樂河,眼中的世界果真是芳草地,長溪邊,鳥飛魚騰,水清岸綠,美不勝收,而不斷走向富裕的禮樂河人也一個個談吐不凡,出口成章。我親耳聽到一位住在禮樂河邊的老人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呀,早晨聽着鳥兒的啼鳴醒來,夜晚伴着蟋蟀的叫聲入眠。」他只是一位普通農人,但他的話卻富有詩意。
行走在這裡的鄉村路上,周圍是看不到邊際的花木綠地,在樹林與莊稼地相間的地方,常常出現人鳥共舞的美妙景色,大型拖拉機在田間作業,一隻只白鳥圍着拖拉機翩翩起舞,它們並不怯機器,也不懼人,看似要飛往高處,卻又優美地折回身來,飛到觀望者的頭頂上欲停又起,似乎是在與人嬉戲。人們還驚喜地發現,在周邊的鄉村,出現了一些從未見過的美麗大鳥,它們在如東東部的南黃海灘涂上悠然自得,在如東西部的內陸自由翱翔,或漫步覓食,或相互追逐。經專家勘查鑑定,這些鳥原來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鷳。鳥兒們的到來,充分說明當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鳥兒們也青睞這片美麗的水土。
地方之美,美自地名。如東的禮樂河當是地如其名的。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