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磷壁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蘭氏陽性(G+)菌細胞壁特殊組份,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殘基經由磷酸二鍵互相連接而成的多聚物。是一種弱酸性物質。其含量會隨着培養基成分變化而變化,一般占細胞壁質量的10%,有時可接近50%。[1]

生理功能

一通過分子上的大量負電荷濃縮細胞周圍的Mg2+,以提高細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性。

二 貯藏元素。

三 調節細胞內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藉以防止細胞因自溶而死亡。

四 作為噬菌體的特異性吸附受體。

五 賦予G+細菌特異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於菌種鑑定。

六 增強某些致病菌對宿主細胞的粘連,避免被白細胞吞噬,並有抗補體作用。[2]

概述

主鏈是由醇(核糖醇或甘油)和磷酸分子交替連接而成,ce側鏈是單個的D-Ala或葡萄糖,分別以酯鍵糖苷鍵相連。

按磷壁酸所含的醇組分不同,可分為核糖醇壁酸(核糖醇-5-磷酸的聚合物)甘油磷壁酸(sn-甘油-3-磷酸的聚合物)

根據其在細胞表面上的固定方式,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兩種,前者不深入質膜,其末端以磷酸二酯鍵與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殘基連結。膜磷壁酸又稱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跨過肽聚糖層,以其末端磷酸共價連接於質膜中糖脂(例如二葡糖基二酰基甘油)的寡糖基部分。

磷壁酸抗原性很強,是革蘭氏陽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調節離子通過粘液層中起作用;也可能與某些酶的活性有關;某些細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類細胞表面,其作用類似菌毛,可能與致病性有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