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磨坊主人阿歷克塞·比留科夫是個矮壯而結實的中年男人,論身材和相貌,頗象孩子們讀過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以後常夢見的那些舉止粗野、動作笨拙、腳步沉重的水手。他坐在他那小屋的門檻上,懶洋洋地吧唧着已經滅了的煙斗。這一回他穿着兵士的灰色粗呢長褲和沉重的大皮靴,然而沒穿上衣,沒戴帽子,其實外面已經是深秋天氣,潮濕而陰冷了。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醜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

內容預覽

磨坊主人阿歷克塞·比留科夫是個矮壯而結實的中年男人,論身材和相貌,頗象孩子們讀過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以後常夢見的那些舉止粗野、動作笨拙、腳步沉重的水手。他坐在他那小屋的門檻上,懶洋洋地吧唧着已經滅了的煙斗。這一回他穿着兵士的灰色粗呢長褲和沉重的大皮靴,然而沒穿上衣,沒戴帽子,其實外面已經是深秋天氣,潮濕而陰冷了。 潮濕的霧氣自由自在地鑽進他敞開懷的坎肩,可是磨坊主人的粗大身體象雞眼那麼硬,分明沒感到寒意。他那又紅又肥的臉照例神情淡漠,皮肉鬆弛,仿佛半睡半醒似的。他那埋在一堆肥肉里的小眼睛陰鬱地從眉毛底下往四下里瞧,時而瞅着水壩,時而瞅着兩間帶寬檐的堆房,時而瞅着難看的老柳樹。 堆房旁邊有兩個剛來的修道院修士在忙碌:一個叫克遼巴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