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磁滯損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磁滯損耗是中國科技名詞,屬於科技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磁滯損耗 是鐵磁體等在反覆磁化過程中因磁滯現象而消耗的能量。磁滯指鐵磁材料的磁性狀態變化時,磁化強度滯後於磁場強度,它的磁通密度B與磁場強度 H之間呈現磁滯回線關係。經一次循環,每單位體積鐵芯中的磁滯損耗正比於磁滯回線的面積。這部分能量轉化為熱能,使設備升溫,效率降低,它是電氣設備中鐵損的組成部分,這在交流電機一類設備中是不希望的。軟磁材料的磁滯回線狹窄,其磁滯損耗相對較小。硅鋼片因此而廣泛應用於電機、變壓器、繼電器等設備中。

磁滯現象是指鐵磁性物理材料(例如:鐵)在磁化和去磁過程中,鐵磁質的磁化強度不僅依賴於外磁場強度,還依賴於原先磁化強度的現象。當外加磁場施加於鐵磁質時,其原子的偶極子按照外加場自行排列。即使當外加場被撤離,部分排列仍保持:此時,該材料被磁化。 一但被磁化了,其磁性會繼續保留。要消磁的話,只要施加相反方向的磁場就可以了。這亦是硬盤的記憶運作原理。

在鐵磁質中,磁場強度(H)和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如果在增強場強條件下,此二者關係將呈曲線上升到某點,到達此點後,即使場強H繼續增加,磁感應強度B也不再增加。該情況被稱為磁飽和(magnetic saturation)。

此後若減小磁化場,磁化曲線從B點開始並不沿原來的起始磁化曲線返回,這表明磁化強度M的變化滯後於H的變化。當H減小為零時,M並不為零,而等於剩餘磁化強度Mr。要使M減到零,必須加一反向磁化場,而當反向磁化場加強到-Hcm時,M才為零,Hcm稱為矯頑力。

故畫出鐵磁質在反覆磁化過程中的磁場強度(H)和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係曲線如圖1所示,該曲線被稱為磁滯回線。

可見,磁滯損耗表現為磁化過程中有一部分電磁能量不可逆轉地轉換為熱能。在准靜態反覆磁化過程中,單位體積的鐵磁體被交變磁場磁化一周所產生的磁滯損耗正比於磁滯回線所包圍的面積,即∮H dB。設交變磁場的頻率為f,則單位時間、單位體積的磁滯損耗為f·∮HdB。

在電氣設備的鐵芯損耗一般就由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組成。為了最小化磁滯損耗的影響和減小相關的能量損失,從而採用具有低矯頑力和低遲滯損失的鐵磁性物質,例如坡莫合金(鐵鎳合金,透磁合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