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礦田構造學概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礦田構造學概論》,礦田構造學專著。翟裕生主編。1984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12章,共34.5萬字,基本上反映了中國至70年代末的礦田構造研究成果。它是以中國地質資料為主,並結合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編寫而成。強調把構造研究與礦床成因研究相結合,單個構造研究與構造體系研究相結合,礦田構造研究與區域構造體系相結合,構造發展階段和空間分帶研究相結合。

第1章緒論,論述了礦田構造研究的意義、內容、特點、研究方法、礦田構造學的研究歷史及現狀。第2章論述了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對構造變形和成礦作用的影響。第3章礦液的運移,介紹了礦液運移的一般規律、運礦構造與容礦構造的類型,相互關係,在成礦中的作用,並系統地總結了礦液流動方向和通道的鑑別,其中特別強調了構造—地球化學方法。第4章層狀構造及其對成礦的控制,介紹了層狀岩石中的各種構造要素及其控礦作用。第5章褶皺構造的控礦作用,介紹了褶皺構造對礦體和岩體的控制作用,分別論述了疊加褶皺、熱流變褶皺、同步褶皺的特點、形成機制及其控礦作用。第6章斷裂裂隙構造的控礦作用,論述了不同規模的斷裂構造對礦田、礦床、礦體的控制,以及與褶皺同時及褶皺後的斷裂裂隙對成礦的控制。第6章侵入體構造的控礦作用,闡述了侵入體的形態、產狀及其與圍岩、構造的關係,侵入體內部構造及其控礦作用,岩牆與成礦的關係,並着重論述了侵入接觸構造及其控礦作用和多期次侵入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以及接觸帶控礦構造體系的概念。第8章火山構造的控礦作用,闡述了火山穹窿構造、破火山口構造、線狀火山構造的特點及其控礦作用,總結了次火山岩體的構造類型,分類及其控礦作用,並建立火山構造——礦化模式。第9章控礦構造的發展階段,分別闡述了成礦前、成礦期和成礦後構造的特點、鑑別標誌、相互關係。成礦期構造與成礦作用的內在聯繫、礦田礦床構造發展史的研究方法。第10章控礦構造體系,闡述了構造體系對礦產分布規律的控制,以及構造的等距性和分帶性對礦化的控制。第11章礦田與礦床的構造類型,系統地總結了各類內生礦床的礦田及礦床的構造類型。第12章礦田形成的區域地質構造背景,介紹了控礦區域構造的基本類型,礦田構造與區域構造和區域地球化學的關係。

本書對礦田構造學的內容,研究方法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對發展礦田構造學和指導找礦勘探開採工作起着明顯的作用,深得中國廣大地質工作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翟裕生(1930—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礦床專業委員會礦田構造組組長。長期從事礦床學和礦田構造學教學工作和內生金屬礦床地質、礦田構造和成礦規律研究。

相關信息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礦田構造學概論 相關視頻

【構造地質學】
構造地質學:褶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