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鼓名山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鼓名山坊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石鼓名山坊

地理位置;福建福州市

詳細地址;福建福州市

石鼓名山坊新建於1972年,各路遊人匯集於此,即可進入山門,但有一事奇怪,無論是步行,乘車還是坐纜車,即使進了山門,沿途都看不到規模宏大的湧泉寺蹤影。原來,這是湧泉寺獨特的建築構思。整個寺院依山度勢,建在白雲峰的頜處。堪輿行家稱為「燕窩穴」。全寺藏而不露, 素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之稱。[1]

歷史傳說

由於湧泉寺的特殊布局,遂有一段饒有趣味的民間傳說:古時湧泉寺西禪寺同為閩剎巨擘,規模相似,影響相近,排列不相上下。然而在享用人間香火上有一盛一衰。民諺有「興鼓山敗西禪,興西禪敗鼓山」之說。當時正值鼓山香火旺盛,準備修築上山石徑。有人向寺里獻策,建議石路中間鋪以長石,兩邊綴以雜石,防止路滑,方便來往。方丈採納了這個建議。不料石徑修成後,湧泉寺又是失火,又是死和尚,諸多不利。一些人遂認定此建議乃西禪所為,路徑呈蛇甲形狀,「蛇竄燕窩」,必生禍端。於是在山門附近豎以「南無阿彌陀佛」石碑,鎮住蛇之「七寸」,又在進山石徑沿途蓋數個亭子,把路斬成數段,使「蛇」不能作怪。所以,鼓山石徑上的亭子都建在路的中間。

如今,石徑,亭子,石碑均在,上述傳說是否屬實,誰也無從稽考。

鼓山別名「石鼓」,位於福州東南郊,閩江北岸,海拔969米,延袤數十里是天然的屏障。據傳因山頂有一巨石,其形似鼓而得名。山中有十八洞奇景和湧泉寺千佛陶塔白雲洞等名勝。

這裡有獨特的南國風光,四季如春,蒼松翠柏,奇葩吐紅,岩秀谷幽。南宋朱熹所書「壽」字石刻,徑寬三米,長四米,為福州摩崖石刻第一大字,分布在登山古道上。鼓山名勝眾多,自古以來就為福州第一勝境。

湧泉寺

湧泉寺位於鼓山山腰,由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圓通殿鐘樓鼓樓藏經閣等構成完整建築隊群,是鼓山主體建築。寺院規模宏大,殿堂壯偉兩座精美高大的陶製塔至今已有九百年歷史。寺東有深遽幽靜的靈源洞,還有摩崖石刻三百多處,是風景和文物古蹟薈萃之地。遊覽鼓山交通十分方便,福州南門有開往鼓山的專程班車。

湧泉寺位於鼓山山腰,由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圓通殿,鐘樓,鼓樓,藏經閣等構成完整的建築群,藏經閣藏經二萬餘卷,內有珍貴「經」,鐘樓懸掛「金剛般若鍾」,重四千餘斤,上鑄上藏經全部,香積缽內大鐵鍋深兩米餘,供千人食用。

寺前有兩座宋代陶塔,高七米,八角九層,每座塔身塑像一千零七十八尊,八角塔檐另塑像七十二尊,懸掛陶製塔鍾七十二個,塔座塑蓮瓣,舞獅,侏儒並該銘。兩塔保存至今已有九百餘年,方太室前有鐵寺院為清式建築,有山門佛殿門大雄寶殿禪堂客堂等,大雄寶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

殿中陳列着宋、明、清各朝木雕、銅鑄、泥雕造像,唐木雕恬靜莊嚴,頰豐頤滿,宋木雕低眉默坐,表情生動,明銅鑄法簡渾厚,意態栩栩如生,明末清初泥塑十八羅漢,尤為莊嚴肅穆,姿態各異,造型奇特,塑法簡煉,堪稱藝術珍品。

福州森林公園

福州森林公園原名樹木園,在城區北郊新店鎮赤橋村,距市區7公里,是全國9個森林公園之一,總面積859公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整個公園分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南亞熱帶雨林區、榕樹林景觀以及山地野生果樹資源區和海岸紅樹林區,還有珍稀植物園、月季山茶園等,已收集培育國內外植物2500多種,成為獨特的森林博物館。福州「榕樹王」就巍然矗立在園中八一水庫之畔。

地址

福州市晉安區鼓山湧泉寺內

參考來源

  1. 石鼓名山坊,大眾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