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碼基督教禮拜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石碼基督教禮拜堂坐落在龍海市石碼解放西路,清咸豐年(1859年)基督教會在石碼大港墘溪仔邊(現解放西路),「以屋購自王姓」的「舊式翻築詎耐堂」設講道所(即禮拜堂)。

歷史沿革

1927年教會發現該禮拜堂的「詎耐堂中立六磚柱於視線殊形阻礙,且於十二年仰觀中樑色忽變異,慮遭蛀壞崩折」,在時任牧師洪克昌先生的倡儀下, 石碼教會決定「拆毀舊壁,重開新基」,海內外信徒從1915年至1927年的十二年間共籌得大洋17257元,一座造價17400大洋的雄偉壯觀的新石碼基督教禮拜堂於次年建成,新石碼基督教禮拜堂環境優雅,正中是一座具有典型中國建築風格的大堂,周邊還設有牧師樓和執事樓兩座,整體建築外有圍牆,圍牆內中有從國內外引進的各種花木,四季鳥語花香,豎有升旗杆,映襯着雄偉壯觀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這座中國少有宮殿式禮拜堂,88年前也是中國中央紅軍第四軍軍部的舊址。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攻克漳州,紅三軍從北門進入漳州,與從西門進城的紅四軍匯合,20日勝利攻克漳州之後,根據東路軍總部的部署,紅四軍在軍長王良和參謀長鶴亭的帶領下,於4月21日下午進駐石碼,軍部就設立在這座中國式的教堂里,紅軍進駐石碼,嚴格執行城市政策、注意區分對象,嚴明組織紀律,力求做到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深入鄉村打土豪劣紳、燒地契借據、分田地糧食,接濟窮苦百姓,期間成立了石碼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會配合紅軍完成三大任務,宣傳發動群眾參加革命鬥爭,書寫革命標語,搭建演講台宣講革命道理,先後在石碼召開3次較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向群眾宣傳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蘇維埃、窮苦人當家做主人的革命主張,宣傳黨和紅軍的抗日主張,讓人民群眾看到紅軍是真正為窮苦人翻身解放謀福利的。

卓有成效的宣傳,很好地塑造了紅軍的正義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擴大了紅軍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使黨的抗日主張得到傳揚。在石碼紅四軍還補充紅軍戰士四、五百人,其中有不少是青年知識分子,從而鞏固和擴大了閩西蘇區,發展了閩南地區的游擊戰爭,有力推動了龍海蘇區篷勃發展。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