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玉昆,號問竹主人,清代小說家,善於評書,人稱「石先生」或者「石三爺」,大約出生於清代乾隆末期,約去世於同治十年後。
他善講《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後將其重新整理定稿成一百二十回的《三俠五義》(又名「忠烈俠義傳」)。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石玉昆
|
別名 問竹主人,石先生,石三爺
|
民族 鮮卑
|
職業 小說家,評話家
|
出生地 北京
|
出生時間 約生於乾隆末期
|
去世時間 同治10年後
|
所處時代 清朝
|
主要成就 創作《三俠五義》開創石派書
|
人物生平
石玉昆,北京人,舅為鹽商 [1] ,生平事跡不詳,號問竹主人。大約出生在乾隆末期,也有研究者推斷「石氏的生年, 最遲也應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主要生活在嘉慶、道光年間,當時也有人稱其為石先生或石三爺。從所掌握的資料來看, 有關石玉昆的記載多集中在其成名之後。生活在乾隆至道光時期的富查貴慶曾有一首專門吟頌石玉昆的詩, 其詩序云:「石生玉昆, 工柳敬亭之技, 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據披露這首詩的吳英華、吳紹英介紹 ,「從這首詩在詩集中的排列順序看, 它當作於道光十七年以前」。依據這一推斷,可以看出石玉昆至少在道光初年即已成名。實際上, 石玉昆成名的時間可能還要更早些, 在道光四年(1824年)的慶昇平班戲目中, 有不少《三俠五義》的重要關目, 如《瓊林宴》、《三俠五義》、《遇後》、《花蝴蝶》、《烏盆記》、《陳林抱盒》、《拷寇承御》等。
劉世德、鄧紹基撰文認為有九出, 但由於有些故事在此前的戲曲中已有流傳, 並不一定都是直接出自《三俠五義》, 不過《三俠五義》、《花蝴蝶》系由此而來, 這是沒有問題的。《三俠五義》為石玉昆所首創, 學界意見比較一致, 沒有疑問。戲曲從此取材, 必定是在《三俠五義》有相當廣泛的流傳之後。按照清代說唱行業的一般規律, 他在成名之前肯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徒訓練。這樣, 即使石玉昆天賦很高, 成名很早, 其成名時至少也得有二三十歲。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的:「此功此名絕非登台三年兩載的新手可成。退一步說, 即使他二十歲成名, 其生年亦當在嘉慶五年(1800)前後。」筆者認為這一推斷是可信的。因此, 即使保守一些估算, 石玉昆出生在乾隆末期。也有研究者推斷「石氏的生年, 最遲也應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 這個推斷大體也是合乎實際的。
人物成就
創作古典名著《三俠五義》
- 石玉昆所創作的《三俠五義》,被譽為中國武俠小說鼻祖,在中國文學史上發生了重大影響。《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120回,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石玉昆)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石派書創始人,被譽為「單弦之祖」
- 石玉昆所演為子弟書和單弦, 有人稱其為「 單弦之祖」。根據當時子弟書藝人多來自富貴人家子弟的情況, 有的研究者據此認為「石氏實系『滿清子弟』無疑」 ,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尚待更多文獻資料的證實。不僅如此, 石玉昆還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石派書, 又稱石韻書。據趙景深先生介紹, 在牌子曲中, 還有以《石玉昆》為曲牌名的。由此可以看出, 其演出在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 以至於有些書鋪藉此牟利,「按段抄賣, 另有目錄, 要者定寫」。就連當時的說書藝人對石玉昆也是讚譽有加:「就拿玉昆石三爺他說吧, 怎麼就該說不過他? 他如今是不出來咧。他到那個書館兒, 一天只說三回書就串好了幾十吊錢, 如今名動九城, 誰不知道石三爺呢?」 據說石玉昆曾為禮王府供奉, 不過這條記載與富察貴慶《知了義齋詩鈔》詩序所說的「 性孤僻, 游市肆間, 王公招之不至」似乎有些矛盾。從富察貴慶的詩中來看, 石玉昆確實是位頗有個性的民間藝人。相傳石玉昆的演唱以巧腔著稱。現在單弦的曲牌里的〔石韻書〕就是石玉昆演唱賦贊類唱詞的唱腔,可見其對各曲藝形式的影響之大。
人物著述考論 [2]
- 著名民間說唱藝人石玉昆與柳敬亭堪稱清代說唱史上的雙璧, 其首創的《三俠五義》一書藝術成就很高, 在武俠小說發展史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對石玉昆的籍貫家世、生卒年份、生平事跡及著述, 前輩學人如魯迅、胡適、孫楷第、趙景深、李家瑞等皆曾進行過專門的研究, 解決了一些疑難問題。但因文獻資料缺乏的限制, 其中尚有不少空白及誤傳。其後, 研究者繼續進行研究, 但由於資料的缺乏及對現存史料理解的不同,各持己見, 眾說紛紜。近年來, 隨着新的資料的陸續發現及研究的不斷深人, 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重新進行探討, 得出一些符合歷史真相的結論, 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據《非廠筆記》記載, 石玉昆, 字振之, 天津人。因久在北京賣唱, 有人誤認為是北京人。他在咸豐、同治時候曾以唱單弦轟動一時。當時也有人稱其為石先生或石三爺。從所掌握的資料來看, 有關石玉昆的記載多集中在其成名之後。生活在乾隆至道光時期的富查貴慶曾有一首專門吟頌石玉昆的詩, 其詩序云:「石生玉昆, 工柳敬亭之技, 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據披露這首詩的吳英華、吳紹英介紹 ,「從這首詩在詩集中的排列順序看, 它當作於道光十七年以前」。依據這一推斷,可以看出石玉昆至少在道光初年即已成名。實際上, 石玉昆成名的時間可能還要更早些, 在道光四年(1824年)的慶昇平班戲目中, 有不少《三俠五義》的重要關目, 如《瓊林宴》、《三俠五義》、《遇後》、《花蝴蝶》、《烏盆記》、《陳林抱盒》、《拷寇成玉》等。劉世德、鄧紹基撰文認為有九出, 但由於有些故事在此前的戲曲中已有流傳, 並不一定都是直接出自《三俠五義》, 不過《三俠五義》、《花蝴蝶》系由此而來, 這是沒有問題的。《三俠五義》為石玉昆所首創, 學界意見比較一致, 沒有疑問。戲曲從此取材, 必定是在《三俠五義》有相當廣泛的流傳之後。按照清代說唱行業的一般規律, 他在成名之前肯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徒訓練。這樣, 即使石玉昆天賦很高, 成名很早, 其成名時至少也得有二三十歲。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的:「此功此名絕非登台三年兩載的新手可成。退一步說, 即使他二十歲成名, 其生年亦當在嘉慶五年(1800)前後。」筆者認為這一推斷是可信的。因此, 即使保守一些估算, 石玉昆出生至少也應在嘉慶五年(1800)以前。也有研究者推斷「石氏的生年, 最遲也應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以前」, 這個推斷大體也是合乎實際的。至於一些辭書採用的石玉昆生於嘉慶十五年(1800)年左右的說法①,顯然晚了些, 很難想象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在道光初年就已經達到如此高的藝術造詣, 獲得如此大的名聲。
- 儘管有些記載說石玉昆是咸豐、同治間人或同治、光緒間人, 但石玉昆達到藝術高峰、享有盛譽卻主要是在道光年間。這還可以從其他文獻的記載中得到印證。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二十五年(1845)金梯雲抄本《子弟書》中, 有《石玉昆》一目, 專門描述石玉昆說書情形。正如阿英先生所講的, 這「至少可證明二事, 一是玉昆應稱『道光時說書人』。另一是玉昆確為說話人」]。近人崇彝也說「 道光朝有石玉昆者, 說三俠五義最有名」,「此道光朝石玉昆所傳也」(P 9.19)。至於石玉昆的卒年, 還不能確知。崇彝在談論光緒年間聚珍堂刊本《三俠五義》時, 特意強調「此道光間石玉昆所傳」,言語間流露出今昔之感, 按說如果光緒間年間石玉昆還在世的話, 他是不會如此刻意強調「道光」這一時間的。有的研究者根據《三俠五義》最初刊本《忠烈俠義傳》的成書年代來推測, 認為石玉昆「大約應該在同治十年(1871)時就已經去世了」。李家瑞則認為石玉昆「大約死在同治末年」, 理由有二:一是「 到了光緒初年, 假託他名字的書, 就先後出版了」, 一是「郭棟兒稍後於石玉昆, 而郭棟即死於光緒初年」。儘管李家瑞沒有過硬的證據, 但這個推測還是比較可信的。另據李宗侗在民國年間進行的調查, 「 石玉昆在咸豐時已經老了, 尚是嘉、道時間的人」②。不過, 石玉昆去世的時間也有可能更早, 蔡省吾未刊稿《北京藝人志》有如下一條記載:「(石玉昆)歿後有《贊昆》子弟書, 名重一時。」子弟書《贊昆》又名《嘆昆》、《嘆石玉昆》、《評昆論》或《石玉昆》, 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的話, 則石玉昆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二十五年(1845)之前即已去世。綜合上述材料及各種說法, 說石玉昆於同治年間或之前去世, 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 在有關石玉昆的記載中, 多刻意強調其兩點。首先是其演唱技藝的高超。子弟書《石玉昆》對此有十分生動形象的渲染描述, 它稱讚石玉昆「高抬聲價本超群, 壓倒江湖無業民, 驚動公卿夸絕調, 流傳市井效眉肇」。有些記載即是根據這篇子弟書而來,如《北京藝人小志》云:「(石玉昆)博學善辯, 西派之超絕者, 自着《三俠五義》等書, 談唱皆雅。出而聲價便高, 當時有接待神仙之目。殘後有《贊昆》子弟書, 名重一時。書少歇時, 有其徒代演一二小段, 此刻人多便旋, 故謂之車前子, 言其利小水也。」張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橋》一書的記載與此大同小異。
- 石玉昆所演為子弟書和單弦, 有人稱其為「 單弦之祖」]。根據當時子弟書藝人多來自富貴人家子弟的情況, 有的研究者據此認為「石氏實系『滿清子弟』無疑」,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尚待更多文獻資料的證實。不僅如此, 石玉昆還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石派書, 又稱石韻書。據趙景深先生介紹, 在牌子曲中, 還有以《石玉昆》為曲牌名的。由此可以看出, 其演出在當時還是很受歡迎的, 以至於有些書鋪藉此牟利,「按段抄賣, 另有目錄, 要者定寫」。就連當時的說書藝人對石玉昆也是讚譽有加:「就拿玉昆石三爺他說吧, 怎麼就該說不過他? 他如今是不出來咧。他到那個書館兒, 一天只說三回書就串好了幾十吊錢, 如今名動九城, 誰不知道石三爺呢?」 據說石玉昆曾為禮王府供奉, 不過這條記載與富察貴慶《知了義齋詩鈔》詩序所說的「 性孤僻, 游市肆間, 王公招之不至」似乎有些矛盾。從富察貴慶的詩中來看, 石玉昆確實是位頗有個性的民間藝人。
- 其次, 除上面所介紹的演唱技藝高超之外, 最為人稱道的是石玉昆在演出內容方面的出新, 特別是他別出心裁, 將包公審案與江湖俠義題材結合起來, 推陳出新, 開創了一種新的題材類型, 對清代中後期包括說唱、小說、戲曲在內的通俗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顯然,石玉昆不是那種亦步亦趨、因循守舊的人, 他是很有創新精神的。高超的演出技藝加上頗具新意的內容, 故能享有盛名幾十年, 成為與柳敬亭一樣著名的民間藝人, 不僅受到市井民眾的極大歡迎, 而且也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 正如子弟書《石玉昆》中所說的:「編來宋代包公案, 成就當時石玉昆。」看來石玉昆對自己首創的這套書還是很有感情的, 據當時的說書藝人介紹,「玉昆三爺說了一輩子的包公案」,「他是跟了文正公一輩子的」。
- 正是因為石玉昆的名氣太大,所以後來的民間藝人都拿他來做招牌, 招攬生意, 這同明清兩代私人書坊刊印小說時喜歡打着李蟄、馮夢龍、湯顯祖、李漁等人的名號一樣, 在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發展史上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 對此不可當真, 需加認真辨析。儘管《小五義》和《續小五義》並非石玉昆的原創, 出於一位後來的民間藝人之手, 但它們也是清代後期通俗文學的代表之作, 自有其特色和價值。由此也可看出石玉昆和《三俠五義》在其間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