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塢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炭塢小學原校址在八陡鎮金橋村,創建於1949年9月。1970年附設初中班,更名為石炭塢學校。1978 年裁去初中班,恢復原校名。2008年9月八陡小學、八陡中心校小學部併入學校,成立東校區。2013年暑假後東校區併入總校,開始建設新校區。2016年9月福山小學,併入石炭塢小學。2016年11月14日,石炭塢小學整體遷入新校區。
學校介紹
博山區石炭塢小學於1949年9月建校,初為為民辦公助。1952年暑假東分校成立,校址為姑子庵,學校成為公辦小學。1970年2月成立兩個帶帽初中班,學校改名為石炭塢學校。1978年被省教委定為省重點小學,7月學校分校曙光小學成立。1985年共有24個班,學生1256名,教職工67名。1978年以來,在教學改革中,開始抓電化教學,先後配置投影、自動幻燈機25台,盤式、合式錄音機9台,放聲電唱機4台,8.75和16毫米電影放映機各1台,照相、放大、 洗印設備各1套,編制出1~5年級各科教學全套幻燈片。電教手段廣泛應用於數學、語文、音樂、美術、地理、自然、品德教育等各科教學。學校曾參加區、市、省舉行的幻燈教學匯映,均獲一等獎。1980、1983年兩次以自制的軟件、硬件經省推薦參加全國匯映,獲二等獎。
該校重視思想品德教育,1977年學校共青團支部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團支部,1983年被評為全國兒童少年先進集體。學校素有勤儉建校的傳統,建校初師生動手把古寺大殿改造為禮堂,1964年自己挖地槽蓋起3座教室,1972~ 1979年在國家少量撥款和地方資助下,利用勤工儉學收入蓋起3座樓房。截至1985年,學校建築面積5885.44平方米。除地面建築外,於1969~1972年,由師生動手挖防空洞400餘米,洞寬1.5米,高1.8米,用二八灰坯結構築成,洞內有教室、會議室和可容600餘人的影劇院。
2008年9月八陡小學、八陡中心校小學部併入學校,成立東校區。
2013年暑假後東校區併入總校,開始建設新校區。2016年9月福山小學,併入石炭塢小學。2016年11月14日,石炭塢小學整體遷入新校區。
石炭塢小學新校區建設總投資3500萬元,占地206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680平方米,綜合教學樓8687平方米,體育用地6800平方米,綠化用地3000多平方米。按照山東省農村中小學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要求,結合全鎮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方案和教育發展的實際,校區內教學、辦公、活動、生活區域布局合理,圖書室、微機室、儀器室、實驗室、圖書室、舞蹈室、音樂教室、美術器材室、閱覽室、心理諮詢室和衛生保健室等功能教室齊全。所有教室均配備交互式智能一體機、壁掛高拍儀、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施,是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學校。
所獲榮譽
1978年,學校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山東省重點小學」,近十年來,學校又陸續被評為「山東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淄博市教學示範學校[2]」、「淄博市教學改革先進校」、「淄博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近年來,學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積極倡導「以人為本、辦學為民、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素質決定一生、品位提高質量、學習改變命運」教育理念,秉承「為學生打好人生的初稿,為學生的未來奠基」的服務宗旨,抓教研,促發展,積極拓寬辦學渠道,實現了由規模發展向內涵發展的轉變。
2008年9月,八陡小學、十一中小學部併入石炭塢小學,成為石炭塢小學東校區,2020年在校學生有1700多人,設33個教學班,兩個校區,附設幼兒園3處,102名教職工中,70%的教師取得了大學本科學歷,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教學能手5人,區級教學能手20人,區十佳教師6人。
參考文獻
- ↑ 先進單位和個人評選條件,豆丁網,2015-07-24
- ↑ 文明禮儀示範學校匯報材料,道客巴巴,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