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榴灣人(帕男)

石榴灣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石榴灣人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石榴灣人

石榴灣人硬頸嗓是出了名的,不說在整個永州,但在江華嶺西一帶肯定是名聲顯赫。

老輩人似乎並不喜歡這個稱謂,只要有人敢當面說硬頸嗓,那一定會青筋暴露。如果再有人火上澆油,勢必會擼起袖子打一架。

我小時候也跟着大人感到羞恥,同學之間也最諱這個詞,但還是有不怕死的,往往在你興頭上潑一瓢冷水,非要撩你一下,惹你火冒三丈,自然我會擰緊拳頭狠狠地教訓人家一頓。

哪來的石榴灣人硬頸嗓這個稱謂?迄今我也沒有弄個明白,村里人也諱莫如深,我也從來不問。

少年時,在村子祠堂里學過打,這個打包括了拳術、棍術和雜耍,所謂雜耍就是耍獅子裡的一些技術動作,譬如獅子探月、獅子撈月、獅子拜月等等。習武強身只是一個藉口,更多意義在於逞強。

從老人口裡津津樂道的一些事可以看出,尤其當年和鄰村的一次械鬥,奪了人家一條性命,從此便有了一輩子的英雄情結。

還有就是,石榴灣同宗共祖,大致清末民初,以避難的方式尋找到了現在的樂土。為了保家護族,村里祖輩不得不以最強硬的方式告訴別人:

石榴灣人是不好欺的。

石榴灣人還有吃清明的習俗,以往以男丁多少湊錢,現在連嫁出去的女也要攤一份子。倒不是大家想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而是想彰顯吳氏家族團結的一面和讓人分享大家族人丁興旺的榮光。

石榴灣人硬頸嗓極有可能是因為老少性格都如此剛烈,處處表現出當仁不讓態度,是對「巷口裡背竹篙直來直去」的張放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褒獎。

石榴灣人猜枚子喜歡「砍茅柴」,一個「快些」直接要籽。吃個飯也是「三斧子兩哈崩」,就像砍樹,也就是說做什麼事都得三下五除二,從不拖泥帶水。

石榴灣硬頸嗓是因為石榴灣人的「倔」,罵你這個人固執,一定說你倔得像「橫木杆子」。

石榴灣硬頸嗓是因為石榴灣人的直率,罵你這個人蠢得打不起左犁,就是不會彎彎繞和見風使舵的意思。

石榴灣硬頸嗓是因為石榴灣人膽大,殺皇帝老子都敢按腳的那種。

石榴灣硬頸嗓是因為石榴灣人的血性,打日本是毛立井人出了名,但石榴灣人也沒有怠慢,甚至日本人聽到石榴灣這個名字就沒有敢往石榴灣過。

硬頸也不是石榴灣人的專有名詞,它是有歷史淵源的——

在漢光武帝時候,董宣為洛陽令。漢光武帝有個親姐姐湖陽公主,依仗兄弟權勢,為非作歹,連她的奴僕也飛揚跋扈。其中一家奴殺了人,被董宣追緝,為了保命,此奴逃到了公主府中。董宣雖不敢直闖公主府上捉拿嫌兇手,但他派人不分晝夜地守候公主府門前,等待時機。一日得到情報,這家奴要與湖陽公主一起出門,於是董宣親自帶領兵上前捉拿。

湖陽公主見一小小洛陽令,量他也不敢膽大包天。哪知董宣居然下令攔住了公主車馬,湖陽公主對董宣怒斥道:我的車馬你也敢攔,可知罪否?

董宣拔出劍,當面發難公主不該縱容了家奴殺人,還令手下人把兇手拿下,當場處決。

湖陽公主火冒三丈,跑到漢光武帝那裡告了董宣的狀。漢光武帝也很震怒,於是下令綁了董宣,說要處決,董宣毫無懼色說:你一個中興皇帝應該注重法令才是,可你卻讓公主縱容奴才殺人,你還能治理天下嗎?既然要殺我的頭,不如讓我自己去死。

於是,董宣一頭撞向大廳柱子,只是被被內侍拉住。漢光武帝認為董宣有理,但為了顧及親姐姐的面子,要董宣給公主磕頭賠禮。董宣打死不肯,內侍只好使勁摁董宣的頭,可董宣挺着頸任他們怎麼摁也不肯低頭。內侍無奈,只好報告漢光武帝說此人頸太硬,摁不下去。

這把漢光武帝逗得忍不住大笑,說:把這個硬頸的洛陽令拉下去吧。

由此董宣被皇帝封為「硬頸令」,後來董宣硬頸的事也成為典故。

以為石榴灣人硬頸嗓是負面的,令人不恥的,事實上硬頸,不是空有傲氣而無傲骨;不是夜郎自太不自量力;不是孤芳自賞目中無人;不是不聽忠言善勸自以為是一意孤行;不是偏執頑固不懂圓通……

石榴灣人硬頸嗓就是湖湘精神的具體體現。俗里說就是「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12字,往大道理講就是「「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學者陳書良在《文史拾遺》發表題為《宋末潭州之役與湖南剛毅民風的提升》的文章對湖湘精神有充分敘述——

湖南地方在戰國時期屬於七雄之一的楚國。楚人發祥於河南丹水和湖北荊山地區之間,他們的先祖是祝融氏部落,傳說祝融是遠古帝嚳的司火官,又被後世尊為火神,再加上湖南、湖北一帶故楚之地土壤多呈深紅色,因而幾千年來楚人骨子裡保留着血與火的激情。

西周初期,楚族的首領鬻熊因歸周,助周滅商有功,被封為楚的始祖。周成王時,鬻熊的後代熊繹受封建國于丹陽,姓羋氏。「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左傳·昭公十二年》)起初,楚人與三苗後裔同被中原人稱為「荊蠻」,楚國疆域亦方不過百里,然而進入春秋時期,周室衰微,大國爭霸,在長期的兼併戰爭過程中,楚國的勢力得到極大的擴張,至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時,更是「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一躍成為當時黃河以南唯一的「超級大國」了。在如此遼闊的新征服領土上,群山綿亘,河澤密布,森林茂密。與開發較早的中原地區不同,這塊新開闢的土地自然資源豐富,到處充滿未知事物,這也造就了楚人較多地保留了原始思維,進而逐漸養成勇敢而浪漫、富於創新又不服輸的精神與血性。

以後,湖南的軍風、士氣無不凸顯出這種民風血性。以清季湘軍為例,如曾國藩,乃一介儒生,投筆從戎,常常「身居絕地」「死中求活」,「好漢打脫牙和血吞」,屢敗屢戰,最後竟打出個「無湘不成軍」來。又如左宗棠,年近六旬還親征新疆,收復伊犁,抬着為自己準備的棺材出征,「湖湘子弟滿天山,壯士高唱凱歌還」,其風流氣勢足以令國人神往。還有「我自橫刀向天笑」為中國近代政治改革獻上第一顆頭顱的譚嗣同等等。他們迸發的血性和剛毅的意志自然而然脫穎而出,輝映華夏。

石榴灣人硬頸嗓,不正是與湖湘精神一脈相承嗎?

鎮村之寶——中國版圖石

永州人有「砍頭不要緊」的革命性、鬥爭性。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以尉屠睢為主帥,率50萬大軍分五路殺向南越,占據湘桂邊界都龐嶺、萌諸嶺的九疑要塞和鐔城地區的秦軍在龍虎關一帶出現了慘烈的廝殺。土著越民,熟知地理,占據龍虎關,晝伏夜襲,進退自如。秦軍三年不解甲馳弩,被土著越民擊得「伏屍流血數十萬」,主帥尉屠睢陣亡。

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岳飛舉兵討伐占據道州的曹成匪軍,在龍虎關前與曹成兵血戰,岳飛軍傷亡慘重。經過激烈戰鬥後,岳飛軍攻破曹成,入關達賀州桂嶺,追剿曹成餘部。征戰途中,岳飛於江永龍虎關白象寨設白象營,於江永山口隘、岩口隘設岩口營,駐兵守關。南宋高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廣西農民起義軍秦孟四,攻克江華縣、江永縣,把守江永龍虎關、山口隘和江華河路口、大圩鯉魚塘等關口。咸淳九年十月,湖南安撫使江萬里率提刑文天祥會兵「討捕」秦孟四,攻克龍虎關後,一部千餘人駐軍龍虎關一帶的錦堂、桃川、上甘棠和縣城一帶,擊斃義軍首領秦孟四,平定江永、江華兩縣義軍。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鄧四率瑤民起義攻占永明縣城後,與攻占永州城的紅中軍周伯顏部聯合,占領道州城,策應周部進攻衡陽、酃縣,震驚朝廷。朝廷詔令甄崇福元帥率大軍鎮壓,在道州俘殺周伯顏。鄧四部隊潛入瑤山,「避實擊虛,避強擊弱」,在龍虎關一帶與元軍相持達18年之久。直至明王朝建立後,才投降於明朝。

太平天國軍在道州、江華、江永擴軍二萬多人,為太平天國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而處在取南越必經之路上的石榴灣人耳濡目染,不可能懼刀槍,懼生死。

石榴灣人硬頸嗓歸根結底就是做人的節操。

懷仁稟義,不畏強權,敢恨敢愛,兼容並包,堅韌不拔的做人原則。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乾坤」這是我這一生,所必須遵守並付諸實踐的座右銘。

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願意背負「石榴灣人硬頸嗓」這個名聲[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