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套裝上下冊)(普及本)》包括:《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上冊)(普及本)》和《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下冊)(普及本)》。《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套裝上下冊)(普及本)》是周汝昌先生耗時近六十年精心磨練而終於他九十高齡之際完成的百萬字巨大工程之結晶。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十餘種古抄本中進行了大匯校,恢復了曹雪芹的真筆原文,是迄今為止最為可靠的一部真本《紅樓夢》。二是脂硯齋的朱筆批語達數千條之多,是《紅樓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批語紊亂、訛錯、脫落不一而足。著者進行了全面梳理核定後文意曉然,對於理解《紅樓夢》的思想藝術、創作心理等問題具有重大參考價值。三是著者畢生研究《紅樓夢》的心得創穫,對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創作宗旨、藝術手法無不涉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校評者周汝昌先生是承接新舊紅學的代表人物,名重一時的古典文學研究者、書法家和詩人。1953年出版的《紅樓夢新證》,被譽為「紅學方面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周汝昌先生學貫中西,出版十幾部紅學專著,涉及紅學領域各個層面,令海內外學界矚目。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套裝上下冊)(普及本)》為橫排簡體套色印製,針對普通讀者,具有普及作用。《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套裝上下冊)(普及本)》與2008年5月出版的繁體字本同為高技術精製出版,不但在國內堪稱獨樹一幟,問世後也會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基本內容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開本:16

ISBN:7540745665、9787540745660

語種:簡體中文

品牌:鳳凰壹力

作者:曹雪芹 周汝昌

頁數:964頁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書名: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

內容簡介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套裝上下冊)(普及本)》:周汝昌六十年心血結晶,集正文、脂評與周按於一體的《石頭記》三新版本,橫排簡體套色印製 國內堪稱獨樹一幟。 還《石頭記》原著真實面目,令芹脂大快遂心於九泉。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曹雪芹 解說詞:周汝昌 合著者:脂硯齋

圖書目錄

序言

凡例(又題紅樓夢旨義)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復賈雨村 榮國府收養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第五回 開生面夢演紅樓夢 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雨雲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第七回 送宮花周瑞嘆英蓮 談肄業秦鍾結實玉

第八回 薛寶釵小恙梨香院 賈實玉大醉絳芸軒

第九回 戀風流情友人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第十回 金寡婦貪利權受辱 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第十一回 慶壽辰寧府排家宴 見熙鳳賈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凰月鑒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實玉路謁北靜王

第十五回 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第十六回 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天逝黃泉路

第十七回 會芳園試才題對額 賈寶玉機敏動諸賓

第十八回 林黛玉悞剪香囊袋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鳳正言彈妬意 林黛玉俏語譫嬌音

第二十一回 賢襲人嬌嗔箴實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第二十二回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剛輕財尚義俠 痴女兒遣帕染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第二十六回 蘅蕪院設言傳蜜意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第二十八回 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實釵借扇機帶雙敲 齡官劃薔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第三十二回 訴肺腑心迷活實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動唇舌 不肖種種大承笞撻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勤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釧親當蓮葉羹 黃金鶯俏結梅花絡

第三十六回 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第三十八回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韻

第三十九回 村老嫗謊談承色笑 痴情子實意覓蹤跡

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賈實玉品茶攏翠庵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

第四十二回 蘅蕪君蘭言解疑語 瀟湘子雅謔補余香

第四十三回 閒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

第四十四回 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樁

第四十五回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第四十六回 尷尬人難免尷尬事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第四十七回 歆霸王調情遭毒打 冷郎君懼禍走他鄉

第四十八回 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蘆雪廣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創製春燈謎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蘗

第五十二回 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寧國府除夕祭宗祠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親女愚妾爭閒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識寶釵小惠全大體

第五十七回 慧紫鵑情辭試忙玉 慈姨母愛語慰痴顰

第五十八回 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葉渚邊嗔鶯咤燕 絳芸軒里召將飛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實玉情髒 判冤決獄平兒情權

第六十二回 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香菱情解柘榴裙

第六十三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題五美吟 浪蕩子情遣九龍佩

第六十五回 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恥情歸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門

第六十七回 饋土物顰卿思故里 訊家童鳳姐蓄陰謀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賺人大觀園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劍殺人 覺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訶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鴛鴦女無意遇鴛鴦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凰恃強羞說病 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第七十三回 痴丫頭悞拾繡春囊 懦小姐不問景金鳳

第七十四回 惑奸讒抄揀大觀園 矢孤介杜絕寧國府

第七十五回 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議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淒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裊抱屈夭風流 美優伶斬情歸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學士閒征姽嬸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諫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龍悔娶河東獅 賈迎春悞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懦弱迎春腸回九曲 姣怯香菱病人膏盲

批點餘音

文摘

批點餘音(2)

在全部《石頭記》中用「嘆」字時,常和「憐」字相依相伴。如第五回的一支曲子開頭說: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便知一個「可嘆」,一個「堪憐」者,似屬有別而實為互用,因其可憐,方才為之感嘆。倒個次序來說,就是正因憐她,方才嘆她。同回太虛幻境的一副對聯,上句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下句為: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請看又是「嘆」「憐」相依相伴。又如蘆雪廣爭聯即景詩,開頭便說: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請看:一個是「憐」,一個是「惜」,仍然是憐憫與感嘆相依相伴。若悟此理,則你再去讀那首《枉凝眉》曲子,說的是: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你就會悟到:「嗟呀」者就是為之悲嘆;「牽掛」者就是因她可憐。處處呼吸相通,玲瓏四照,令你先後左右、相呼相應、聯絡貫通,自會曉然作者所擅長的獨特筆法。

說到此處,「一憐一嘆」,「憐」是主題,「嘆」乃是因「憐」而生的情感,而這個「憐」便成為全部書的最最重要的主題宗旨。所以全書開卷出現的第一位女性主角便是甄英蓮——「真應憐」!這個「憐」字便籠罩了全書所有女子的不幸遭逢,就是說,因她們的命運都隸屬於薄命司,所以「堪憐」、「可嘆」,而這個「憐」「嘆」方是「大旨談情」的那個「情」字的具體內涵。

小說作者曹雪芹在《石頭記》中運用通常而簡潔的語言,把「情」字的基本定義告知於人:「情」是以憐惜與感嘆為始,在小說的開端部分,這個憐惜與感嘆也是由個別具體人物來表現的。但隨着小說情節的發展,很快就會發現作者的憐惜、感嘆並非停止在若干個別角色身上,而是逐步擴展、提升到更多、更廣的層面和境界中去。例如在太虛幻境中所見的「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就充分表明了這種擴展與提升的確切標記。這在我們中華漢字詞語上講,就是「悲天憫人」的悲憫。悲憫是一種最普通最沉痛的崇高博大的真情,這種崇高博大的真情在佛學上即所謂「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當然這是一種比喻和比較,而不是說作者曹雪芹的「情」就是要把眾生引向空門,絕無此意,不可誤會。

再者,作者曹雪芹的悲憫原是對千紅萬艷而說的,是從以己待人的態度、心情而言的,但這悲憫對他自己來說卻兼含着一種非常沉重的孤獨傷懷的意味,因為他自己也很明白這種悲憫很難言說,不得已而用一個「情」字來表達,是無可奈何之事,就會招致世俗常人的種種誤會和錯解。這在書中也能找到證據,請看:第七回送宮花這段故事的一首標題詩,頭兩句便說: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可見在作者感受上,花容縱美,而真能憐惜者為數並不甚多,甚至很少。同樣,剛才引過的曲子: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你看,一說誰惜,一說誰憐,作者總是在十分惆悵傷懷中,感嘆世上能用真情以悲憫廣大不幸者的竟如此之稀少。他自己為此而寫作小說,宣講這種「情」的大旨,能解其味者能有幾人?所以,在開卷那首五言詩中又說: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一連就舉出了幾個用「誰」的例子,然則作者的孤獨悲傷的情懷不是已然十分清楚明白了嗎?

我們對作者開宗明義就特筆提出的「大旨談情」,初步讀懂認清了憐惜和悲憫是他的「情」的基點和總綱,這樣就不至於把這個重要的「情」字作出了錯解誤說;但緊跟着需要說明的,即是他的情與孔孟的仁、義、讓、誠、敬等倫常社會道德標準並非是對立反抗的,那是一種錯覺和誤說。這些仁義道德等等常常被人當作空洞的教條的規則,有其名而無其實;而這麼好的名詞和實質卻反被利用來做不仁義、不道德的事情。所以作者認為,若真正能懂能行,則仁、義、忠、孝等一定不會、也不能流於一個空名,空名就是假仁、假義、假忠、假孝,所因何故?就是因為空名之中缺少了真情、至情,因此作者的「情」不但不是反仁、反義、反忠、反孝,卻正是為之充實了內涵,注入了生命靈魂。比方說,古來孝道子女們對於父母要遵守「晨昏定省」的禮節,這是有教養的大家庭必須實踐的教條;但是假如人們都像書中的賈赦、邢夫人這對夫婦一樣,每天早晚也會來到賈母老太太跟前侍立一會兒,說幾句問安的常規言詞,然後就算盡了孝道。你若在書中看到這種情況時,你自然會有所感受,能辨真假,有情無情差別判然。所以,要懂得曹雪芹的「大旨談情」,必須首先懂得他為何同時又要十分強調一個「真」字。如果你還沒有注意書中所有的明顯和暗中的點睛之筆,那麼讓我舉一個最為簡明的例子幫你體認一下:第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痴理」,請你注意,上句「假」與「虛」是對仗而同等的形容詞,而下句「真」顯然也與那個「痴」對仗而相等。由此一例,即可證明曹雪芹常說的那個「情痴情種」,那個「痴」貌似瘋瘋癲癲、不循禮法,其實是又被作者瞞過了。原來他的所謂「情痴」,就是具有真情至情的「正邪兩賦而來之人」。然後,我想着重說明的是,曹雪芹的「情」與孔孟的「仁義」非常契合,可以說似一似二,可以說是分是合,你一下子很難分辨清白;但我可以這樣試行分析比較一下:孔子的「仁」似乎有兩個特點,一、以自身為立足基點,然後才念及他人,也就是那句人人可明的老話:推己及人。二、孔子的「仁」總帶着一點消極性。有一個最好的例子:當門人問他是否有那麼一個字而可以終身佩服奉行的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看,老師是如此的謙和而委婉,用商量的口吻來回答學生的問題。他是說:如果有這麼一個字的話,那麼就許是「恕」吧?!「恕」是何意呢?你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就是了。這個例子最有其代表性,因此後世人也常說,孔子的教訓就是「仁恕之道」。「恕」者是「仁」的伴詞,也是補充詞——正因如此,我才說,孔子的「仁恕」有其消極性意味,他不是說你要如何如何,而是說你不要如何如何,所以表明他不強調積極的一面。實際上,這也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針對以上兩點,我才敢說曹雪芹的「情」,第一,不是先為己、後及人,他沒有把己放在第一位,即他以真情去憐惜別人、同情別人、安慰別人、體貼別人、救助別人,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的意志中並沒有把己和人對立起來,分別等次起來。第二,曹雪芹的「情」不是消極的反應,而是積極地尋求,即化消極而為積極。我這樣說,書里有明證嗎?請看開卷不久,就用兩首《西江月》來介紹寶玉之為人、性情、作為;其中有云: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所謂「無故」,就是別人有了不幸、有了痛苦、有了災難,並沒有向他求乞同情、安慰、救助,相反,他是自動、自願、甘心,不辭勞苦麻煩而自去尋愁覓恨的,這一大特點不但說明了我之所謂積極性,同時也說明了他不是為己,而去將「情」施予他人。一句話,他沒有把己和人分別開來,對立起來。那種自我意識牢牢盤踞於自己胸中,一切意志行動都是為了一個「己」字的這種念頭,你通讀《石頭記》全書時,在寶玉身上是絕對找不到的。

批點餘音(3)

以上種種,我在做那些簡短的零散的批點時,是無法用幾句簡單的言詞就可以表明我對雪芹之「大旨談情」的一些感受體會,特在此略加補充。雖然我的表達已覺力不從心,但總比知而不言,言而不盡要聊勝於無吧。

在此短短的後記里,我把雪芹「情」字的具體內容粗略地總結了一下,這是正面的意義價值所在。乘此機會我也正好從反面來對《石頭記》的「情」字說上幾句並非無關緊要的話。雪芹的真《石頭記》一經問世,立即引發了當時知識界正統士大夫們的種種誤會與歪曲,他們不但把曹雪芹的「情」和「欲」混為一談,更有甚者,竟然認為這個「情」就是「淫」。因此從朝廷到地方官吏都曾把《石頭記》列為淫書,或禁或毀,並且對作者曹雪芹本人百般謾罵,說他作「淫書」得了惡報。如說曹雪芹絕後、說曹雪芹並非無後而是三世聾啞……如此等等。那些人咬牙切齒,痛恨之聲如聞;更有甚者,他們不但污衊謾罵,乾脆就用續假書的手段來歪曲曹雪芹,歪曲《石頭記》,歪曲這個偉大的「情」字。例如一百二十回假全本的末後,就揭去一切面紗,露出本來面貌和用心,宣稱你不但「淫」字不可犯,就連「情」字也犯不得,犯了「情」字的都沒有好下場——這就是指所謂「寶黛愛情婚姻悲劇」的結局。這種居心叵測的歪曲卻被不少人誤認為「給曹雪芹補足了後半部,起碼使之得以流傳是一大功勞」,這樣的形勢自有清一代並無改變,直到民國時期特別是「五四」以後,有識者這才逐步地改換了不同的眼光、看法和評論。但是據我看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出現的評論《紅樓夢》的三位重要文學家兼學者,即胡適、俞平伯、魯迅,在這三家之中,胡氏絕口不談「情」字,他只說《紅樓夢》是一部描寫這個大家族「坐吃山空」的「自然趨勢」,可見他不承認作者自己標明的「大旨談情」這個總原則。俞氏則明白無誤地提出,《紅樓夢》是一部「情場懺悔」的書,宣揚的是「色空觀念」。至此,我不能不強調指明,魯迅的理解與評論則絕然不同。大家可以重新去溫讀一遍《中國小說史略》的第二十四篇。魯迅給《紅樓夢》的定位是什麼?六個大字:清代人情小說。請看魯迅的「人情」二字就和「情場」那類詞語的含義有着霄壤相去的絕大差異。我個人的體會:魯迅先生的筆下首先點出了「人情」二字,而他的具體評論卻並不涉及什麼「寶黛愛情」之類的文詞,那就可知先生所說的「人情」乃是人的真情,人的對待自身以外的所有人的真實感情。

魯迅讀懂了曹雪芹的「情」,所以他才在講演中說:「自從有了《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先生並未說明這種思想是什麼?我的理解,是魯迅第一個讀懂了曹雪芹的思想,即以人的真情來對待所有不幸之人,而這種思想、作法卻遭到了嚴重的誤會與激烈的反對。如今人們都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悲劇著作,這是沒有異議的;但這悲劇的實質,並不在於什麼男女愛情、婚姻不幸等等,而正在於作者主張的「大旨談情」的「人情」,即真情至情。

以上就是在零散簡短的批點中無法多費言詞的這番意思,在這後記中,略加申論,以明鄙懷,其實這才是我不揣簡陋而要為《石頭記》試作批點的本心實意。《石頭記•凡例》中的七律詩: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此詩見於「甲戌本」《石頭記》卷首,胡適先生當年於書後題云: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可見他對此詩的重視非比一般。我首次於胡先生論文中得見此詩後,很自然地順着胡先生的思路而認為是雪芹自題,但那時我並未見到脂評全部的真相。從一首孤立的律詩八句來看文字表面,還體會不到其中的真正意味,及至將「三真本」(甲戌、庚辰、戚序)的所有脂評看過之後,感受就起了變化,覺得事情未必如此簡單,今略述拙見於此,以供商量研討,方可求得歷史真相。首先,欲定此詩作者究竟是誰必須找到依據,以透露作者本人口吻和思想感情的句子做為基點,然後再看全篇,這才可望獲得一個接近真實的理解。依此而言,此篇的基點又在哪裡呢?很清楚就在腹聯,即五、六兩句。請看這兩句說的是什麼呢?譯成白話其大意是:請你不要只說身着紅袖人的傷心悲痛流淚最多;事實上還有一位情痴情種的作書人,他所抱恨無窮的更是難以語言表達形容。下接七、八兩句,便是說這位情痴情種作書人了。寫他耗去了十年辛苦,字字句句都是用血淚寫成的。但十年心血耗盡之後,書未成而人已逝矣,他為此(其實就是為身着紅袖之人的薄命和悲傷)而抱恨無窮。只從這四句來看,詩意已覺十分明白:這就是那位題詩人(也就是喜歡身着紅袖的批書人脂硯齋),在幾次「重評」《石頭記》之後,用此一詩來悼念抱恨而逝的作書人。她的詩句是在着重表明:你十年辛苦、血淚著書全是為了我們紅袖者的悲傷而耗盡心血,但我要說的卻是我們的「啼痕」(按,「啼痕」一詞也是專用於女性的典故,可參看秦少游之《滿庭芳》: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若和你的抱恨相比起來,那就遠遠不可等同而論了。

批點餘音(4)

反過來看,若將此詩定為雪芹自題,那麼他豈能說出我的抱恨比你們女兒的不幸還要長恨無窮?這是第一層文意難通,情理不合。第二層,雪芹平生為女兒著書,對她們尊敬讚美無所不備,他怎麼又能在書的卷頭,卻說出你們女兒的悲傷不幸,比起我的抱恨來算不得什麼呢?再者,儘管他費了十年血淚著書辛苦,他又怎能自表自贊說:我這種辛苦可不簡單呀!不必再絮絮煩言,只這麼一說詩的內容,彼此稱呼的對比分量,詩人自己的身份位置以及題詩者和被題者雙方的相互關係和非比尋常的感情躍然紙上,斷非作書自題的性質可以論定。以上所論的這個基點若能成立,那麼回過頭來再與書中的各個相關的字句聯絡起來,便覺呼吸相通,更覺意味深厚,生趣盎然。試看第五回幻境中所演奏的曲文引子,開頭就說:「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這便與賈雨村論說「正邪兩賦而來之人」時所說的「情痴情種」是前呼後應的,皆是指的作書人的自比自況;不但如此,就在那首人人盡知的「滿紙荒唐言」一首詩中,也早就表明了「都雲作者痴」五個大字,此「痴」字首先專屬於作者,只有他才最有資格接受這一稱呼。至於抱恨,那又可以從小說之外的歷史文獻中去求得佐證。如敦誠挽雪芹詩中有云: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則雪芹的抱恨而逝是《石頭記》的一個最大的不了之情。假如可以放寬一些細細參悟,那麼你也會承認,連張宜泉挽吊雪芹詩句之「白雪歌殘夢正長」的這個「夢正長」,其實說的也就是殘夢難全、作者抱恨無窮正是同一語意,只是措詞小有變化而已。至於「紅袖」一詞當作何解?是專辭還是泛辭?這個典故出自何處?我在多種拙著多處文字中已然講得不知多少次了,恐怕已經使有些讀者感到厭煩了,此刻我把它儘量簡化一下,只說幾句吧!雪芹在書中首次用「紅妝」一詞,那是來自東坡「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所以他在題怡紅院詩中就寫出了「紅妝夜未眠」的佳句。其後由於平仄格律的關係,他才逐步的有所變通,將「紅妝」變通為「紅袖」或「絳袖」,這個詞意屢次出現於全書,先後痕跡分明。如香菱學詩詠月有「紅袖樓頭夜倚欄」之句;然後薛寶琴的梅花詩中又出現了「幽夢冷隨紅袖笛」之句,細心的讀者稍加思索,就不難悟知,這個愛穿紅裳的人實有所指——請你不要忘記書中有幾處令人奇怪的話,說是賈寶玉一生有個「愛紅」的毛病,這個「紅」字意義所包不止一端,我們此刻不待煩言只說一例:有一回寶玉被茗煙引到襲人家裡去過燈節,遇見了襲人的幾個姨表姐正在聚會,事後寶玉便向襲人特意詢問:你那個穿紅衣裳的姨妹,怎麼也得她到咱們家來才好。這種意味深長、內涵豐富的奇特之筆,他人不知,作者不言,連襲人也無明顯的反映;那麼這都是無謂的閒筆碎墨,無聊的點綴嗎?慧心的讀者自有自己的通靈之性,才必有所悟,不必全由別人加以說破,說破了就反而乏味了。一句話,這位題詩者是位女性,正由於作者常用紅袖來特指其人,她也就順水推舟不再推辭避讓,就用雪芹喜歡的「紅袖」一詞來自呼自應,其實這種微妙的關係,才真是題詩者與作書人之間的真正相投相契的、深厚微妙的感情交通,一般俗常人是不會如此「霽月光風耀玉堂」的。

末後,還請注意理解那個非同尋常的「十年」畢竟何指?是為了句法的整齊而寫的泛詞呢?還是一個精確的時間記錄呢?這卻要考索明白。我舊年也有過解說,今日看來不足為據,故不再述。如今的看法是,這「十年」二字非常重要,它正是表明了自從「乾隆甲戌脂硯齋鈔閱再評」算起,直到「乾隆癸未除夕雪芹逝世」為止,整整齊齊恰為「十年」,這十年才正是雪芹經歷千辛萬苦的寫作歷程,而且由甲戌那年雪芹才主張正式將書稿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八個大字,這才算首次立起了一座豐碑,永垂不朽。十年之後脂硯再題此詩時,全書未成,雪芹已逝,書即是淚,評即是血,血淚相參,二者本不可分矣。 如前所述,我為本書的構想和完成未嘗放棄努力,而在此過程中,我對雪芹《石頭記》的理解、認識、評價也有逐步的提高。大致說來,第一步,我正式提出《石頭記》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集大成的代表作。第二步,是把它定位於新國學(見1999年北京大學學報2期)。第三步,提出《石頭記》應列為中華「十四經」的一個嶄新命題(見北京與台灣的報紙)。

我提到這些,只是為了表明我對《石頭記》的認識日益深化,並未由於年齡的衰老而有所退減。正由此故,對於這部批點本的質量,我才日益感到力不從心,未能作好。這一點慚愧心情無法自安,謹記於此,仁人君子定能鑑諒。

本書之得以完成問世,首先得力於全身心投入助理我完成校訂批點的女兒麗苓、倫玲;我還要向以下諸位表示深深的感謝:策?人兼責任編輯劉文莉女士,她曾向我建議,希望能出版一部帶脂評的《石頭記》「評點本」,為「紅樓」文化增添一些新的思維空間與啟示;對本書提供了若干有益建議的於鵬先生以及慨然惠借圖片的杜春耕先生,他們的熱情使我永懷不忘。[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