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別鎮位於河池市宜州區南部23公里,東與忻城縣交界,南與福龍鄉,西南與北山鎮北牙鄉,北與慶遠鎮相鄰。石別鎮名由來,因街北面有一石似鱉,故名「石鱉」,後慣寫為「石別」。[1]

中文名稱: 石別鎮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

政府駐地: 石別鎮

電話區號: 0778

郵政區碼: 546321

地理位置: 廣西中北部

面 積: 193平方公里

人 口: 3.3萬人(2008年)

方 言:桂柳話為主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朝陽長帽山、土橋水庫

機 場: 無

車牌代碼: 桂M

目錄

地理位置

石別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南部23公里,東與忻城縣交界,南與福龍鄉,西南與北山鎮及北牙鄉,北與慶遠鎮相鄰。總面積193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39645畝,其中,水田18319畝,旱地21326畝。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石別社區和板圍、清潭、拉弄、土橋、雁山、永定、三寨、四合、屯蒙、拉並10個村委會107個自然屯(村民小組)。

交通狀況

石別境內交通便利,有國道323線、宜忻二級公路、宜都公路穿境而過,是北山鎮、福龍鄉和忻城縣以及都安部分鄉鎮到達宜州市的必經路。

水文情況

鎮區供水、排水管網完善,有日供水能力為6萬立方米的土橋水庫供水工程,總庫容為3318萬立方米,是河池市最大的水庫。

歷史沿革

因街北面有一石似鱉,故名「石鱉」,後慣寫為「石別」。清代屬宜山縣歸善鄉上里地,民國初期劃為宜山縣第四區,民國22年改稱石別區,民國31年撤區劃為石別鄉。解放後,最初為里苗區石別鄉,1950年劃為宜山縣第五區(石別區),1955年石別區屬的同意、宜州、翁同、龍候、京口、金滿、板磨、大宿、塘懷9個鄉劃歸都安瑤族自治縣。1957年撤區並鄉為石別鄉。1958年成立先鋒(石別)人民公社,1962年北山公社併入石別公社,同年秋改為石別區,1966年仍為石別公社。1984年改為石別鄉。1987年分出部分村屯成立北山鄉。1998年撤鄉建鎮為石別鎮。2005年宜州市撤併鄉鎮後拉並村委併入石別鎮。2010年,石別鎮轄1個社區,10個村委,107個自然屯。

人口民族

2008年,全鎮人口33146人,其中,農業人口31756人,非農業人口1390人;男16818人,女16328人;以壯族為主,壯族20959人,漢族8452人,瑤族3065人,仫佬族274人,其他民族396人。

支柱產業

石別鎮物產資源豐富。工業資源有煤、錳、白泥、鋁土、石灰石等。農業資源盛產稻穀、玉米、糖蔗、桑蠶、生薑、水果,以及各種禽、畜、山羊、魚等,是宜州市糖蔗、桑蠶、水果、生薑主產區。宜州市是廣西桑蠶主產縣(市),石別更是宜州的養蠶之鄉(鎮)。1999年全鎮桑園面積已擴大到5846畝,年產鮮繭760.7噸,產值1217.2萬元,居全區鄉鎮之首,2000年全鎮建有烤房10個,年烤繭量達900噸。中英合資製糖企業廣西博慶食品有限公司地處境內,為該鎮發展甘蔗生產提供有利條件。石別土橋水庫的水果;石別、屯蒙等村的西瓜;永定、拉弄等村的生薑久負盛名。1999年,全鎮財政收入171.7萬元,農民人 均純收入達2736元。

城鎮建設

2001年,石別鎮被列為宜州市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鄉鎮,成立了鎮建設管理站,城鎮建設的配套設施初具規模,美化、硬化、亮化了街道。2010年,鎮區街道總長2.5公里,其中1公里街道已安裝路燈,街道中心安裝有高杆燈。石別鎮以得天獨厚的條件,創造無限商機,2000年,石別鎮地價高達4000元/平方米,創河池乃至全區鄉鎮之最,且供不應求。2010年已興建了石別五泵400米長新街道,接通宜忻二級公路,實施「三通一平」工程。五泵新街道兩旁以聯排商貿模式統一裝修、統一規劃建設,打造宜州市鄉鎮「第一街」形象。石別鎮還是宜州市唯一擁有三個農村集貿市場(石別街、清潭街、屯蒙街)的鄉鎮。清潭街人傑地靈,早在明清時代,這裡就是方圓百里有名的商、賈集散地。2010年,宜州市交警大隊清潭中隊駐紮清潭街。

主要特產

石別土橋水庫的水果;石別社區朝陽屯、屯蒙村的西瓜;永定、拉弄村的生薑久負盛名。

民俗文化

語言

石別鎮的地方語言主要是桂柳話,此外還有壯話、湖廣話、瑤話、羊山話等。

歷史文化遺產

境內三寨村委三寨屯的獨山腳下有明孝宗弘治五年設置的永定長官司司署遺址;屯蒙村後山崖壁上有摩崖刻石「鎮夷山」三大字及「命鎮夷山記」全文。

民情風俗

中秋節前後晚上群眾聚集做「押禁」,月光下與「押禁」對歌對話致深夜。還用糯米蒸成玩具馬仔,可以吃也可作欣賞的藝術品,是大人送給小孩的吉祥物。

特色旅遊

鎮境內的橫山屯是宜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之一,距市區15公里,離石別集鎮1公里,屯內建有文化長廊、燈光球場、文化娛樂室、圖書室、公廁等一批公共設施,已美化、硬化橫山文化室周邊環境,為前來參觀、考察、學習的各級領導提供一個方便舒適的環境;同時,橫山屯重點打造「生態旅遊」品牌,拓展「農家樂」項目,旅遊業的發展極大地刺激小城鎮建設的繁榮,成為宜州市旅遊新景點。2007年,經自治區考核,被確認為自治區級農業生態旅遊示範點。獅岩寺位於石別集鎮往福龍方向3公里處,寺內有緬甸臥佛像、羅漢石像等各種景觀,建有涼亭、游泳池等建築物,為開展旅遊業打下基礎。同時,建有可容納100人住宿、旅遊的招待所,逢初一、十五遊客絡繹不絕、香客不斷。

視頻

12宜州石別鎮清潭老年協會文藝隊飛向苗鄉洞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