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牙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牙鄉成立於1984年,是一個少數民族鄉鎮。該鄉位於宜州市西南部,東接慶遠鎮、石別鎮、北山鎮,南與都安瑤族自治縣拉仁鄉相鄰,西鄰龍頭鄉,北毗同德鄉。鄉政府駐地北牙街距宜州市區34公里。省道323線和都環(都安縣至環江縣)柏油路穿鄉而過,是西南交通要道,是聯結都安縣加貴、拉仁、拉烈、九渡以及宜州龍頭與宜州的樞紐地帶。[1]
境域
明初析為龍門土舍,清雍正七年(1729)改置龍門巡檢司,其境域在唐、宋時屬馴州北遐寨地。其境為:西南與當時思恩府安定土司交界;西北與永順土司、東南與永定土司,東北與洛目里、中里相鄰。轄31個村及2圩。解放後,1949年設立北牙區轄洛岩、北山、拉利等鄉,區域面積擴大,後割出北山、拉利、同德等鄉後面積縮小,1962年再次併入拉利、同德等鄉域面積稍微擴大,到80年代再次割出拉利、同德另設鄉鎮後,鄉域再次縮小,1988年全鄉四至為:東至洞口村小洞屯,南至二墳村橫溝屯,西至豆竹村長利屯,北至拿網村新村屯,全鄉面積318.2平方公里。2005年5月再次併入拉利鄉,全鄉面積為367平方公里,共轄有17個村2個社區及2圩。
人口民族
據2008年統計,全鄉共有13052戶,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8‰。其中農業人口5.9萬人,非農業人口0.1萬人;男31365人,女28637人;居住着漢、壯、瑤、苗、回、水、仫佬、毛南等8個民族,其中瑤族人口占26%。[2]
經濟發展
全鄉以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種植業和林業、畜牧業、漁業均有經營。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次之。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玉米、黃豆次之。經濟作物以蔗糖、桑蠶為主,西瓜、蔬菜、木薯等次之。2007年全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200公頃,總產量2.3萬噸;蔗糖面積3200公頃,產量 24.9萬噸;桑園面積1860公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92萬元,新建沼氣池326座,農業產值322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7元。2008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100公頃,總產量2.1萬噸;蔗糖面積3660公頃,產量24.5萬噸;桑園面積1860公頃。新建沼氣池784座。兩年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32期(次),培訓人員9000多人次。鄉轄區內有鄉鎮企業煤場、紅磚廠等。另外,我鄉在加強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的前提下,精心打造蔗糖和桑蠶兩大支柱產業。積極引導農民應用科學技術,抓好優質品種的開發,認真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及示範項目建設。
機構設置
北牙瑤族鄉建立有黨委1個,下設29個黨支部,有1138名黨員,其中農民黨員887名。全鄉有中學2所,學生1258人;完小23所。有衛生院2所,合作醫療衛生所25所。[3]
民族特色
北牙瑤族鄉是一個瑤族聚居較多的少數民族之鄉,民族特色風味較濃。為發揮人傑地靈、文藝色彩濃厚的優勢,我鄉積極培植農村群眾文化亮點,發掘民族特色文化。目前,全鄉共有32個球場及10支文藝隊,自編自演的《獅子上刀山》、《人馬彈賽》、《搶花燈》、《過火鏈》、《跑刀搶親》、《打火球》、《桐子鏢》等民族體育節目享譽國內外,並不斷得到各界人士的認同和讚譽。特別是我鄉的民間體育節目--《桐子鏢》已逐步成熟和完善,並多次被應邀參加各種民族競賽活動。先後應邀到香港、昆明、富川、北海、百色、南寧、柳州、河池等地演出,多次參加全國民運會、各地區民運會,均獲得特等獎、金牌、銀牌等殊榮。2007年11月份,我鄉民間藝術團參加了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上,我鄉參演的節目《桐子鏢》獲得了表演項目競技類比賽金獎,同時,這個項目還獲得了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道德風尚獎。這個節目,不僅給北牙爭得了榮譽,也為宜州,為河池,甚至為廣西爭得了榮譽。這一殊榮,極大地激勵着我們要下大力氣發展民族文化品牌,壯大民族文化事業的信心和決心,為今後做好做大民族文化大蛋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名勝古蹟
北牙瑤族鄉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多靈山雲深寺就在北牙鄉境內。鄉境內還有大龍水庫、拿網村群仙洞等旅遊景點。另外,位於北牙街中心的猴山,上有清風古寺一座,風景甚好。1991年北牙街老齡委員會集資修整此山,山麓的一個岩洞闢為文化樂園。豆竹村有一深寬敞的神仙岩。拿網村新村屯有一風景秀麗的仙女岩。黃龍村龍門屯、平里村定蒙屯各有清太平軍營一座。北牙村後山有稀有樹種金絲李1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