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石井若瑟堂屬於周至教區,始建於咸豐七年(1857年),於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重建.教堂風格為中西結合壁土木磚結構。雕樑畫棟,美奐美侖,威嚴而雅致。相繼有博神父,仁神父,盧嗚化,盧九思,李本篤,張雄風等多位神父任本堂.改革開放,聖教廣揚,重建聖殿.眾望所歸,如春潮湧動,眾教友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1990年冬,在本堂盧全信神父帶領下,在原址奠基,破土動工.神父,老會長,建堂委員會身體力行,勤勤懇懇;教友們獻計獻策,廣納八方智慧.1991年春,耶穌的十字架高高矗立在聖殿頂端,教友們激動的熱淚盈眶,感謝天主之洪恩.

堂內外風格為羅馬式,中式結合,堂面高32米,建築面積約360平方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有教友五百餘人,於1994年對聖堂天花板等進行了第一次裝修。

目錄

教堂簡介

本會奉主之命,牧靈及修道者:高正一主教,高安多尼,高瑪竇,高雲嵐,高與幾,高牧一,高養紅.高少蒼,高建軍,高通,高鵬神父;修女:高佳納,高淑穎,高淑蘭,王懷念,高潔芳.

天主聖殿,歷經清咸豐七年至今一百六十年風雨,堅如磐石,高高豎立在秦嶺之北鄠邑區石井村中央.

2017年春,我們石井會在本堂盧全信神父帶領下,新會長,全體教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了主的事業,舍小家顧大家,排憂解難,慷慨解囊.本堂神父身先士卒,廢寢忘食,親自設計,現場督查,任勞任怨.歷經十個月的施工,終將聖殿裝修的煥然一新,莊嚴雄偉.「含淚播種,含笑收割」.

2017年12月30日,迎來了我們教友日夜期盼的「夙願」,舉行了隆重的若瑟大殿奉獻慶典.來自四面八方的樂隊,秧歌隊,小天使,鑼鼓隊,合唱團以及教內外朋友們,載歌載舞,鑼鼓喧天,福音廣傳.參加此次祝聖典禮的鑼鼓隊有:上澗子村鑼鼓隊,石中村鑼鼓隊,付家莊鑼鼓隊;儀仗隊與管弦樂隊有:丁家莊會,劉家莊會,神靈寺會,付家莊會,雙柏村會,圍棋寨會,石井會,新民村會,北市會,元馬店會,半個城會,盧家會,閆家社會,站馬會等。

建築風格

基督宗教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堂建築[1],在人類建築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種教堂建築隨着基督宗教的歷史演進而不斷改變、更新,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建築藝術風格。大體而言,教堂建築經歷了從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羅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藝復興式」、「宗教改革式」、「巴羅克式」、「羅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現代風格的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