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共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知識共享是個名詞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知識共享是指員工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的知識,使知識由個人的經驗擴散到組織的層面。這樣在組織內部,員工可以通過查詢組織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反過來,員工好的方法和工具通過反饋系統可以擴散到組織知識里,讓更多的員工來使用,從而提高組織的效率。
阻礙知識共享的因素分析
1.個體的心理因素
個體擁有的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往往是其長時間所積累的獨特的經驗知識,一般他們不願意將其與他人無償分享。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組織環璄中,個體所感受的競爭壓力使他們認為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是自己在組織中價值和地位的保證,如果將所擁有的知識傾囊授予他人,將失去這種獨特的競爭優勢,那麼個體本身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
2.組織文化和制度因素
在組織文化及制度方面,傳統的中國企業文化在評估其工作成果時一般認同擁有獨特能力的人,就象師傅對跟自己學習多年的徒弟往往也要保留一手絕活,更何況是其它不相干的人呢。另外在制度方面,許多企業也不能對知識共享的個體利益給予保障,組織中的個體缺乏對共享其知識的信任。因此,知識不能共享的這種問題,也深刻地體現在我國的企業里,相當多企業往往離不開其「一把手」能人,一個原本贏利豐厚的企業在其「一把手」換人之後卻很快陷入困境。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知識不能共享並轉化為組織的資源及競爭優勢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3.信息技術誤區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管理活動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地增長,應該說成功的知識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然而,許多組織的決策者由於缺乏對知識管理共享內涵的理解,錯誤地認為只要信息系統部門建立了知識管理系統,知識的共享便會水到渠成。事實上成功的知識共享遠不只是信息系統,信息技術更多地聚焦於能夠在數據庫中進行共享管理的知識,這類知識是能夠文件化的,更多的是顯性知識,卻令人遺憾地忽略了隱藏的絕大部分隱性知識。
知識共享的基本方式
從組織中知識的來源看,組織知識的最主要的原始來源是個人知識,而個人知識的隱性化程度最高,所以個人知識的共享最不容易。個人之間有兩種交流知識的形式:文檔交流和直接交流。Hansen等人認為,根據個人知識不同的交流方式,組織知識的共享可以分為兩種:編碼化方法和個人化方法。
1.編碼化方法
指組織通過內部的管理機制和溝通渠道,將個人知識複製成較為顯性的知識表現方式,如工作流程,或進一步表達成數據庫的形式。這種方法中,信息技術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用以存儲編碼化的信息。作為一種員工與知識進行交流的工具,編碼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標準化。
各個組織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知識編碼方法來提高效率,而方便員工使用的知識編碼體系是編碼化知識共享成功的基礎。在編碼化的方法中,知識共享的編碼體系可以有兩種形式:工作流程和數據庫。組織可以根據知識的可編碼程度,以及知識本身的性質,將知識編碼成工作流程或數據庫的形式。編碼化的工作流程將知識嵌入到組織的業務流程、信息流程等,將工作流程編碼化、規範化甚至標準化。而數據庫形式是最顯性的表達知識的方法,知識通過編碼進入數據庫後,就可以方便地被其他組織內部成員使用。
2.個人化方法
指將沒有掌握某種知識的人和掌握該知識的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知識的共享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如處理戰略性課題時,由於問題本身複雜又不具有重複性,通過諮詢專家之間的交流有助於提高效率。實施個人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據要求,將具有不同領域知識的人組成一個團隊,通過團隊成員間的相互交流解決問題。
根據個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的不同,將個人化方法分為兩種:人—人和人—連接—人。人-人方式指個人之間直接進行交流,面對面或者通過電於郵件等媒介實現信息共享。這種方法適用於個人之間比較了解,可以直接確定誰對某個領域比較熟悉的情況。人—連接—人方式指個人之間通過一種連接工具進行接觸,如一張記錄所有專家的研究領域的列表,還可以是一個聯絡小組,專門負責幫助組織內部員工尋找所需求的專家。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