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了,知了(寶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知了,知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知了,知了》中國當代作家寶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知了,知了

來往於宿舍樓教學樓食堂三點一線之間的更加單調的生活,讓我想起校外的蟬聲,想到這鳴唱的蟬了。

前一段時間,住在校外,來往於學校與宿舍之間,總有樹間的蟬聲陪伴,感受着物候的變化,多一些生活的情趣。

入夏不久,蟬聲就漸次鳴唱於樹間。天長日久,可以感覺出這蟬聲的不同。

夏蟬聲音歡快悠長,「知了知了…知了」,舒緩的慢節奏,拉長了夏日時光,吸引人抬頭去尋覓鮮亮綠葉間這個專情鳴唱的小東西。

秋蟬則明顯不一樣,莫非是它們知道季節的轉換留給它們的時日不多了?那聲音分明有幾分急躁,「服了服了…服了」,簡短而悽厲,仿佛到了末日一般,帶着撕心裂肺的留戀。讓人不免也警覺起這光陰的匆忙來。果不其然,不幾天,這聲音就漸漸稀少了,再過幾天,這聲音就聽不到了。抬頭看,只有樹葉在漸漸變黃了。

這麼個小東西,棲身於小小的枝頭,陪伴着人們由初夏到入秋,用勤勞的演唱渲染着物候的演變。唐詩中就有所謂「詠蟬三絕」,也就是虞世南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李商隱的《蟬》三首詩。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是清高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則是牢騷人語。他們都是在自己的處境裡借蟬來抒發情懷,表達心聲。

我沒有他們的情懷和境界,僅僅是作為山東人對這蟬的遭遇和命運有點感慨。

你想,它棲息在樹的高枝上,餐風飲露,本來就難以飽腹,卻被人捉住變成人間的一道菜,豈不可悲!

一開始就「知了知了知了」,它到底知道了啥呢?入秋了又「服了服了服了」,它到底又「服了」啥呢?如果真是「服了」,那為啥下年又來鳴唱呢?

陝北的朋友曾經問我,你們山東人吃知了?我說是的,不僅吃,還吃出了詩意,你看金蟬這個名字,想一想就很美的。不過,前面加上一個「炸」字,就有些殘酷了。不知道唐朝有沒有這道菜,我想如果有,三位大詩人想到蟬時能會給予它更多的同情

法布爾說蟬是「四年黑暗中的生活,一個月陽光下的歌唱」。他是昆蟲學家,說的話自然科學。從他這句話里,就讓人感覺蟬生活的不易和生命的可憐。四年黑暗中的成長摸索掘進攀爬,出來後還要經歷一次脫胎換骨的新生,才能向人間奉獻一個月的歌唱。只求一條柔枝棲身,餐風飲露,不向人間索取任何東西。如果能夠如願,就是它們「安享天年」的福分了。

可是,那些剛剛靠着自己拼搏掘進爬出黑暗的稚嫩的小東西,還沒見到第一縷朝霞,就被捉了去,第二天便成了人們餐桌上的金蟬美味,這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又被剝去了,本來生命中最有生命力最有色彩的一個月一下子給截斷了,取消了,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豈不可悲!

說起吃知了,我原是不吃的,更不知有金蟬一說。小時候在老家,有一次小夥伴們晚上捉迷藏玩夠了,有人說我們去捉知了吧,於是一伙人跑到村外大路上,從麥場裡抱上一抱麥秸,在大柳樹下點着,一兩個人上到樹上使勁晃動樹枝,這時樹上就下起了知了雨,要不了幾棵樹,就捉了一大盆。回去揪了翅膀,放在鍋里干炒幾遍,放上點鹽,就出鍋了,大家都搶着吃。看着黑黑的一盆知了,想着它剛才還在「知了知了」的垂死鳴叫呢,我一個不敢吃,也不忍心吃。不過這是黑的,是成蟲,還不是成為金蟬的那種幼蟬。

後來工作了,在飯店裡看到了油煎出來的知了,金黃色的,人們稱它為金蟬,就是那種剛出土就被人捉來還未脫了蟬蛻的幼蟬,我還是不敢吃,看着它頭腳分明的躺在餐盤裡,不忍心吃,甚至還有一種擔心,如果吃下去,它會不會再從你的肚子裡爬出來。後來經朋友多次勸誘,加上有專門研究過金蟬的朋友說金蟬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藥:宣散風熱,還能透疹利咽、退翳明目,息風定驚,補充營養等等,終於下了決心吃了第一隻,到了嘴裡,味道確實不錯,以後就再沒有「不敢吃」的感覺了。不過心裡仍然覺得對知了是有一種犯罪的傷害

現在,這種金蟬更為普遍了。夏日夜晚,有人打了手電專門到郊外去捉蟬。尋寶一樣遊走於路邊或樹林之間,圍着樹轉着圈子尋覓,有時一個人一晚上能尋到幾十上百隻。還聽說,有善動腦筋的人把這知了做成了產業,專門養殖。空出一片地,弄上好多蟬下過籽的樹枝,或者等着蟬爬上去下籽,然後靜待四年後的夏天,像收割莊稼一樣的收起滿地剛爬出黑暗的知了。如此,這知了就年復一年的爬出,被捉起,被炸成金蟬出售,據說現在要一塊多錢一隻呢。這倒是真的成了「金蟬」了。

「一個月陽光下的歌唱」就這樣被取消了,如果法布爾有知,不知他會怎樣的痛惜。如果蟬有知,它該如何感嘆自己的弱小和命運的悲哀!

知了,知了,知了,你到底知道了什麼呢?

詩曰:

其一

四年修煉地府中

可曾任性惹神明

奈何出土未見日

又成盤裡死魂靈

其二

四年黑暗為歌唱

知了不知一生傷

緣樹以為得大道

哪知盤中任商量

其三

一生愚弱實堪傷

任人煎宰任人嘗

弱肉強食豈只蟬

品味還請細思量

2021.10.7凌晨三點於鄆城雙成雙語學校 [1]

作者簡介

寶棟,高中語文教師,現有一百多篇文章見諸網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