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瞿溪鎮稱浙南古鎮,以風光旖旎、交通便利、工商業繁華馳譽。古鎮以三溪河主流瞿溪河而得名,開創源遠流長,曾以盛產竹筍、生產衛生紙而聲名遠播,在上海有瞿溪街、瞿溪村之名;已具有130多年的製革歷史,瞿溪鎮以牛皮製革名揚天下。瞿溪鎮位於溫州市區中西部,距市中心13.7公里,鎮域面積35.34平方公里,現轄1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常住人口23417人,外來暫住人口8069人,流動人口8375人。[1]
基本概況
瞿溪鎮位於溫州市中西部,距市中心13.7公里,東靠郭溪鎮、南連市貨運中心,潘橋鎮、瑞安市、林溪鄉、湖嶺鎮,北連澤雅省級風景名勝區。全鎮總面積35.4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餘人,其中外來住戶人口1.8萬餘人,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個社區。
瞿溪素稱浙南古鎮,以三溪河主流瞿溪河而得名。古鎮開創源遠流長,於宋代形成集市、南宋前稱為沈岙,清屬會昌鎮,後改為建牙鄉十八都,民國時稱瞿溪鎮,後改稱三溪鎮,1949年解放後定為瞿溪鎮,瞿溪鎮人文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該鎮是有名僑鄉,1200多名華僑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等地區,獨有地方風情的"二月初一"民間交易集市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名聞浙南地區。
地勢丘陵地帶,全鎮平均海拔150m,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南市繞城高速公里(甌海大道),東溫瞿公路,北直通省級風景名勝地(澤雅風景區),西溫瞿西路、瞿湖公路。依瞿溪河北岸而建的瞿溪老街保留了大量晚清時期建築,是溫州市農村古集鎮形態保存比較完整的唯一遺存,已被列入《溫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瞿溪鎮系三溪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同時也是著名的僑鄉,近900多名瞿溪人足跡遍布東南亞、東西歐、北美洲地區。改革開放以來,瞿溪鎮黨委、政府根據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全面組織實施"科技興鎮、工業強鎮、三產活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和建設中心,東南突破、開發資源、接軌溫州的布局,狠抓各項工作,使城鎮面貌煥然一新,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社會經濟總收入53.82億元,工業總產值44.16億元,第三產業產值9.23億元,農業總產值4318萬元,財政總收入1.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20元。主導產業:製革、皮鞋、汽配、服裝、箱包等行業,瞿溪鎮南片工業園,占地面積800餘畝,年產值達30多億元。先後榮獲中國綜合實力千強鄉鎮、浙江省百強鄉鎮、溫州市30強鎮、省級體育強鎮、溫州市文明鎮、衛生鎮、科普鄉鎮,連續5年榮獲省級星火科技示範鎮稱號等殊榮。
名勝古蹟及風景勝區有始建於晉朝的普明寺,東晉時的肇山寺,宋時的分水城、石岩屋,宋時的八仙岩;現代文壇巨星琦君舊居文學館。[2]
歷史文化
民國時期始稱瞿溪鎮,自古就是能人云集、經商意識濃厚、文化積澱深厚。
獨具地方風情的"二月初一"民間交易集市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名聞浙南地區。始建於晉的普明猶得晚清風貌;築於明中斯的分水城位於瞿溪與瑞安湖嶺交蜀處,城牆塊石、條石壘築,全長五百多米。此外,建於宋時的八仙岩呂祖殿,建於明朝的埭頭水閘;建於東晉的肇山村肇山寺,歷代詩人墨客來瞿溪採風的絡繹不絕,宋之薛景石,明之何文淵、王激,清之郭鍾岳,民國之劉景晨都留存膾炙人口的詩篇。
社會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頗有成效,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星火示範鎮、市三十經濟強鎮、市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全面加強城鎮綠化建設,提高綠化率,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香、冬有綠的目的;全鎮創文明活動蔚然成風,開展文明學校、文明街、文明戶等多項評選活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鎮進程,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群眾身體素質明顯增強;計劃生育紮實開展,人口數量協調發展,優生優育觀念深入人心。[3]
所獲榮譽
瞿溪鎮相繼被命名為"浙江省重點工業衛星鎮"、"浙江省星火科技示範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鄉鎮"、"溫州市綜合實力三十強鄉鎮"、"溫州市文明城鎮"等。
雄溪村
雄溪村位於甌海區瞿溪鎮的南端,甌海大道瞿溪段,依山傍水,風光宜人。全村有5個自
然村組成,雄溪溪流就叢村莊南邊而過,故這裡的行政村就以雄溪為著名。
據相關政府網站顯示,全村有697戶,常住人口2728人,外來人口646人,耕地1334畝,山地及有林地6180畝。
雄溪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工農結合的村,全村有基本農田1200畝,其中蔬菜種植920畝,水稻280畝,有山地5000畝,其中以楊梅為主的經濟林近2000畝。
據相關政府網站顯示,全村有民營企業31 家,其中皮鞋19 家,家具2 家,07年全村工業年產值有4085 萬。
雄溪村是瞿溪鎮人口最多的村,各方面的工作量很大,集體收入仍不能滿足村級公用支出,集體經濟相對困難。由於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村集體經濟正逐步的壯大,社會各項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河頭村
河頭村位於瞿溪鎮建城區內,是瞿溪鎮的政治、文化、經濟、商貿中心。全村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共2879戶,1萬多人口,總資產達2600萬元。村內有企業100多家,主要從事皮革加工、皮鞋生產和無盡機械製造。村內分布着學校、幼兒園、政府機構、銀行等單位,有新老多條商業街。瞿溪河流經我村,村內道路暢通,交通便利。
村兩委本着團結、務實、勤政、廉潔,以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富我村民,壯大集體實力"當做工作中心,不斷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全村上下齊心協力,根據自身優勢,採取滾動式發展,先後實施了抓大放小,築巢引鳳,招商引資,聯合開發多種發展方式,把資源變資金,發展村集體經濟。在發展集體經濟同時,為老百姓多辦好事、多辦實事,修善各類公共設施,服務村民的衣食住行。[4]
經濟發展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瞿溪鎮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發揮優勢,開拓創新,使兩個文明建設比翼齊飛,蒸蒸日上,呈現了一派勃勃的發展生機。根據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大服務的基本思路,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實現城鎮農業結構合理化,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根據"穩制活田、三權分離"的原則,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占地1530畝的瞿溪、埭頭、雄溪三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形成"田成方、路成線、渠成網、樹成行"的新興現代農業格局。積極開展資源,發展多種經營,建成食用筍、柑桔、楊梅、肉鴿、山羊、生豬等基地。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湧現出一批畜牧業龍頭企業,雄溪、雄河和蛟垟等村的蔬菜生產基地漸成規模,以雄溪村為中心的楊梅產業新基地初步顯現。
工業經濟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按照"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和"抓大、促中、放小、制散"的產業導向,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扶持重點企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形成了以製革、預製機械、汽車配件等三大支持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全鎮已有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家,超5000萬元企業3家,超2000萬元企業9家,溫州市力西特企業集團被評為市一級明星企業、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甌海汽車開關廠連續兩年被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評為產品質量優秀單位,瞿溪鎮連續五年榮獲省星級星火科技示範鎮稱號。實施三產活鎮戰略,第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初步完善了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勞務市場,鞏固了瞿溪重要生產資料市場、農貿市場、建築機械市場、溫州浙江皮革市場的建設。鎮內賓館1酒家、娛樂中心服務配套,使第三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生機。
瞿溪以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真正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循環型轉變,工業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溫州浙江皮革市場年成交額在15億元左右,製革業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並且與預製機械、汽車配件同時成為瞿溪鎮的三大支柱產業。瞿溪鎮建有機械、東片、南片和新工業園等四大工業園區,共有企業563家,其中規模企業達41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1家,1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500萬元以上的企業41家。[5]
社會事業
精神文明建設頗有成效,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瞿溪鎮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星火示範鎮、市三十經濟強鎮、市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
瞿溪鎮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區率先建成了日處理垃圾達70餘噸的標準化壓縮式垃圾轉運場和全區第一個城鎮污水處理廠。瞿溪河拓寬一期、二期工程已告完成,並且啟動了信達街和延川路改建工程,區域交通網絡逐步完善,供水和排污水管網建設日趨健全。全鎮現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業中學共9所,中心衛生院、綜合性敬老院、農村科技示範基地先後建成,體育健身網點建設領先全區。投資100餘萬元,建成1200平方米的環衛工人宿舍。瞿溪文化中心建設已列入區"十一五"發展規劃,一個功能比較齊全的基礎設施框架已基本形成。
瞿溪鎮被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鎮培育工程名單,成為甌海區惟一獲此殊榮的鄉鎮。省政府於2007年發文《關於加快推進中心鎮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見》,選定全省首批141個中心鎮,溫州市共有15個鎮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鎮培育工程名單。省級中心鎮將被授予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涉及財政、規費、資金扶持、土地、社會管理、戶籍等10個方面,以解決制約強鎮發展的瓶頸問題。瞿溪將通過採取加快特色產業的培育和集聚、營造良好的創業和人居環境、倡導社會事業的文明和安全發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等四項舉措加快省級中心鎮建設。[6]
民風民俗
瞿溪鎮素稱浙南古鎮,以風光綺旖,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馳譽,瞿溪三面環山一面平原水鄉,地域得天獨厚,"天在峰巒缺處明,山勢盡在江河流",是咽喉之地,交通要津,物資集散中心,瞿溪二月初一集市聞名浙南,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為傳統節日,商賈雲集,多達10餘萬人,影響頗廣。
二月初一聞名於浙南,是瞿溪的傳統節日,相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以衛生紙、竹製品、農具為主的。在清朝道光以前,商業活動在後嶼街,同治元年太平天國義軍進入溫州,與清軍交鋒,後嶼街付之一炬,從此商業集中在瞿溪街,到同治中期,每年於農曆二月初一為集市之期,已有百年歷史。二月初一,天剛蒙蒙亮,來自溫州城區、甌海各鄉鎮以及永嘉、樂清、瑞安、平陽、蒼南、青田等縣的商販、顧客、旅遊者、觀光者、探親訪友者都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大街小巷,遊人摩肩接踵,家家戶戶門戶大開、喜氣洋洋,設宴待客,還有戲班,說書、鼓詞、魔術、馬戲、電影等各式各樣、舉不勝舉的娛樂活動。
建國後二月初一集市,已漸變為物資交流大會。十年動亂時期,被認為是黑市,曾冷落了一時。自改革開放以來,二月初一集市規模又逐年恢復和擴大。每逢這一天,瞿溪橋上、橋下、上下沙灘、岩門角、塘坎角、長春亭一直到紅橋頭、河頭街,到處擺滿了竹木農具和家具,連平時難以買得到的木犁、小竹椅,應有盡有。人們可以觀賞、熟悉、撫摸或任意挑選。新街上,則擺滿針棉織品、副食品、日用百貨、衣服鞋襪、銅鐵器五金交電、家電陶瓷,還有兒童玩具和平時一些特別緊俏的商品、特別時髦的商品或剛剛研製出來的商品,也都由商人們組織到瞿溪來。集市一直延續到初三。
瞿溪的盛大集市,是群眾按習慣自行形成的。由於瞿溪與永嘉、青田、瑞安接壤,是三條溪(瞿溪河、雄溪河、仙門河)的源頭,是上河鄉的總匯,歷來為南屏紙(衛生紙)、山貨、木材的散集地。每當農曆進入二月,人們休閒期已近結束,辛勞的備耕期即將到來,家庭中的農具、耕牛、山貨、衣服、種子都要出售或備辦。久而久之,形成了集市。隨着商品交流的擴大,往來人數的增多,逐漸增加了娛樂、民俗、迎神的內容。隨着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的提高,二月初一集市的內容也將進一步豐富多彩。 社會事業 精神文明建設頗有成效,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瞿溪鎮先後被評為市級文明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星火示範鎮、市三十經濟強鎮、市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
瞿溪鎮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區率先建成了日處理垃圾達70餘噸的標準化壓縮式垃圾轉運場和全區第一個城鎮污水處理廠。瞿溪河拓寬一期、二期工程已告完成,並且啟動了信達街和延川路改建工程,區域交通網絡逐步完善,供水和排污水管網建設日趨健全。全鎮現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業中學共9所,中心衛生院、綜合性敬老院、農村科技示範基地先後建成,體育健身網點建設領先全區。投資100餘萬元,建成1200平方米的環衛工人宿舍。瞿溪文化中心建設已列入區"十一五"發展規劃,一個功能比較齊全的基礎設施框架已基本形成。
瞿溪鎮被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鎮培育工程名單,成為甌海區惟一獲此殊榮的鄉鎮。省政府於2007年發文《關於加快推進中心鎮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見》,選定全省首批141個中心鎮,溫州市共有15個鎮列入浙江省"十一五"中心鎮培育工程名單。省級中心鎮將被授予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涉及財政、規費、資金扶持、土地、社會管理、戶籍等10個方面,以解決制約強鎮發展的瓶頸問題。瞿溪將通過採取加快特色產業的培育和集聚、營造良好的創業和人居環境、倡導社會事業的文明和安全發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等四項舉措加快省級中心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