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眼斑貝母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眼斑貝母蘭

中文學名 眼斑貝母蘭

拉丁學名 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

界 植物界

目 微子目

屬中文名:貝母蘭屬

屬拉丁名:Coelogyn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分布區域 中國雲南和西藏、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和緬甸

眼斑貝母蘭(學名: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根狀莖較堅硬,粗3-4毫米,密被褐色鱗片狀鞘。假鱗莖較密集,彼此相距不到1厘米,長圓狀卵形或近菱狀長圓形,頂端生2枚葉。

生於林緣樹幹上或濕潤岩壁上,海拔1300-3100米。分布於中國雲南和西藏、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和緬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信息

種中文名:眼斑貝母蘭

種拉丁名: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南部(聶拉木、亞東、定結、墨脫)。生於林緣樹幹 上或濕潤岩壁上,海拔1300--3100米。

國外分布: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和緬甸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海 拔:1300-3100

命名來源:[Folia Orchidacea. Coelogyne 7 1853]

中國植物志:18:352

組中文名:眼斑組

組拉丁名:Sect.Erectae Lindl.

屬中文名:貝母蘭屬

屬拉丁名:Coelogyne

亞族中文名:貝母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Coelogyninae Benth.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1]

形態特徵

根狀莖較堅硬,粗3--4毫米,密被褐色鱗片狀鞘。假鱗莖較密集,彼此相距不到 1厘米,長圓狀卵形或近菱狀長圓形,長(1--)2--4.5厘米,粗6—13毫米,干後亮黃 色或棕黃色並強烈皺縮,頂端生2枚葉,基部具數枚鞘;鞘紙質,卵形,有光澤,長 1.5--2.5厘米。葉長圓狀倒披針形至倒卵狀長圓形,近革質,長4.5--15厘米,寬1— 3厘米,先端通常漸尖,上面可見浮凸的橫脈;葉柄長1--2厘米。花葶連同幼嫩假鱗 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長7一15厘米(在果期不斷延長),中部 以下為鞘所包;總狀花序具2—3(--4)朵花;花苞片早落;花白色或稍帶黃綠色,但 唇瓣上有4個黃色、圍以橙紅色的眼斑;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8—2.2(--3.5)厘米, 寬7--8毫米,先端急尖或鈍;側萼片略狹於中萼片;花瓣與萼片等長,但寬度僅2.5— 4毫米;唇瓣近卵形,長1.6--2.8厘米,寬1.2--2.5厘米,3裂;側裂片半圓形或近半 卵形,直立;中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9毫米;唇盤上有2—3條脊,從基部延 伸至中裂片下部;蕊柱稍向前彎曲,長1--2厘米,兩側邊緣具翅;翅自下向上漸寬, 上部一側寬約1.7毫米,頂端鈍。蒴果近倒卵形,略帶三棱,長2.2—5厘米,粗9—13 毫米。 花期5--7月,果期次年7—11月。[2]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南部(聶拉木、亞東、定結、墨脫)。生於林緣樹幹 上或濕潤岩壁上,海拔1300--31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和緬甸也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貝母蘭屬介紹

描 述:Coelogyne Lindl. 貝母蘭屬,蘭科,近20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我國有16種產南部至西南部。附生蘭或陸生蘭;假鱗莖頂端具1-2葉及花葶;花大,通常數朵排成總狀花序,有時減退為單朵,艷麗;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兩側,唇盤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長而有寬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有花粉塊柄。[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