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相書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相書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曲藝曲種之一。淵源於明清以來的"隔壁戲",在帳幔中。用四川方言。曾流行於四川各大城市。曲目有《騙總爺表演》《寫對殺豬》等,起源於下江(今江浙)一帶。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傳入四川。"相書"一詞首見於《成都通覽》。

四川有史可查的最早相書藝人是曾炳昆的老師李相成,人稱"李相書"。其特點是一個演員在二尺五寸見方的布帷中,模仿各種人物、動物和其他聲響,藉助聲音描繪場景,刻畫人物。它由口技發展而來,又融合了民間笑話的特點。如今,北京、上海等地已經失傳,只有四川尚有這門民間 藝術[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相書

拼音 xiàng shū

方言。 四川

表演地點 在帳幔中

釋義

詞目:相書

拼音:xiàng shū

解釋

1. 談相術的書。

《晉書·束晳傳》:"《瑣語》十一篇,諸國夢卜妖怪相書也。"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右據相書所載,若'山庭','月角'是也。" 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相書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

2. 四川 口技。以 四川 方言在幃幔中表演。

保護

2022年2月,相書(四川相書)、相書(宣漢背篼戲)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