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目瑙縱歌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目瑙縱歌節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目瑙縱歌節

民族: 景頗族

區域: 中國西部地區

榮譽: 世界上最壯觀的集體歌舞

目瑙縱歌節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數萬人踩着同一個鼓點起舞,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只要有場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進行目瑙縱歌,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集體歌舞。[1]

節日簡介

"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意思是大家一起來跳舞。在德宏州景頗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就是目瑙縱 歌節,村村寨寨都要舉辦目瑙縱歌。為了發展經濟,發揚景頗文化,方便遊客參與,當地政府有時也將時間略做調整。目瑙縱歌當初是為最大的太陽神"木代"而舉行的隆重祭祀活動。在景頗山寨,目瑙縱歌按其內容可分為祭祀木代貴的"木代"目瑙,出征的"達如"目瑙,重大迎賓或節慶的"克拉"目瑙,祝壽舉行的"柱罷麗"目瑙,起義時的"共潤"目瑙等10種之多。

節日內涵

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節日。景頗語叫"目瑙",載佤語叫"縱歌","目瑙縱歌"就是大家一齊來唱歌跳舞的意思。它是為祭祀景頗的太陽神"木代"而舉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同時也是景頗族傳統的節日。到時三山五嶺的景頗族群眾都相聚在一起縱情歌舞,跳目瑙縱歌舞時,人少則上千,多時過萬,故又稱為萬人之舞。它包括多種異彩紛呈的舞蹈形式,舞隊排列成陣,舞步豪放有序,節奏激昂明快,表現出景頗群舞的高度水平。各種名目繁多的"目瑙縱歌"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性,而且集中表現了景頗族的宗教信仰、道德觀念和文化藝術特點,它是祖國文化藝術園地里,一朵艷麗的奇苑。

傳說

目瑙縱歌盛會歷史悠久,源於美麗動人的傳說:遠古的時候,大地上的人們並不會跳"目瑙",只有天上的太陽神"木代"才會跳。有一年天空出現了9個太陽,不分晝夜的燒烤着大地,大地上河水被曬乾,石頭被曬炸,人類和各種鳥獸都面臨死亡的絕境,就聚集在一起共商對策,公推百鳥到太陽宮去求太陽神。百鳥帶上金銀財寶,飛到太陽宮,請求太陽神每天只出一個太陽,並分出晝夜來。肩負拯救大地上的人類和生靈重任的百鳥,有幸參加了太陽宮裡太陽神舉行的"目瑙",並以優美的舞姿和歌喉博得太陽神的歡心,太陽神欣然答應了百鳥的請求,將9個太陽減去8個,只剩下如今的一個。百鳥返回大地時,見一棵黃果樹上結滿了香甜的黃果,百鳥一時高興,便仿照太陽神的子女,在吃果子之前,聚集在一起推選孔雀做"瑙雙"(即領跳者)在黃果樹上歡快地跳起了"烏目瑙"(即"鳥目瑙")。寧貫娃 景頗族中神通廣大的闖世英雄,被百鳥那歡快的舞蹈場面所吸引,便情不自禁地摹仿百鳥歡跳起來。不久,寧貫娃在木折省臘崩(景頗族的發祥地)日月祖宗山腳下,用手指劃出平坦寬闊的"祥信央壩"作為目瑙縱歌舞場,舉行了人間第一次目瑙縱歌盛會。從此,"目瑙縱歌"活動便廣泛在景頗族地區流傳開 來。目瑙縱傳說還有多個版本,以上傳說見諸報道最多。

傳承價值

隨着時代的發展,目瑙縱歌節已成為景頗人民歡慶豐收的歌舞娛樂的民俗節日。1983年,經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討論通過,確立目瑙縱歌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節日,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目瑙縱歌被稱為"萬人之舞",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性,而且集中表現了景頗族的歷史起源、宗教信仰、道德觀念、音樂舞蹈藝術和文化藝術特點,是研究景頗族社會歷史,以及民族學、民俗學的最好的活的材料。景頗族是一個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緬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居住有近百萬景頗族,國內外都舉行目瑙縱歌。而隴川縣是目前國內景頗族人口最多、目瑙縱歌傳承最為完整規範、最具景頗族代表性的地區。目瑙縱歌集景頗族文化為一體,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地展現出景頗族的傳統文化,對景頗族的歷史文化研究有重要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