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盤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盤扣

圖片來自手機搜狐網


盤扣或稱盤鈕紐襻扣紐絆,是源於中國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作為裝飾,以布製作,並有長紐襻。宋代服飾已有使用盤扣,江西德安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繫結[1],最初只用於女裝常服。傳入滿族後,在滿族服飾中大量使用,廣泛用於各種服裝,成為滿族及部份其他民族服飾的代表性部件之一。盤花扣是古老結的一種。元明用盤扣來束縛寬鬆的衣服,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2]

歷史沿革

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花型扣包括琵琶扣、四方扣、鳳凰扣、花籃扣、樹枝扣、花蕾扣、雙耳口、樹葉扣、菊花扣、蝴蝶扣、蜜蜂扣等等。盤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漸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着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朝鮮

朝鮮的韓服朝鮮王朝中期以後受到明清服裝影響,開始使用盤扣,主要用於軍服和男子常服。

越南

越南的越服後黎朝阮朝開始使用盤扣。近代受清代服裝影響而出現的三婆襖奧黛也使用盤扣。

琉球

琉球的琉裝於近古也受到明朝清代服裝影響而使用盤扣,多見於士庶常服。

製作方式

盤扣的扣子是用稱為袢條的摺疊縫紉的布料細條編織而成。這和現代用整塊硬質材料打洞而成的紐扣不一樣。如布料細薄可以內襯棉紗線。做裝飾花扣的袢條一般則內襯金屬絲,以便於定形。

直盤扣

直盤扣是最簡單的盤扣,又稱一字扣蜈蚣扣(因多對排成一列時像蜈蚣)。用一根袢條編結成球狀的扣坨,另一根對摺成扣帶。扣坨和扣帶縫在衣襟兩側並相對。

琵琶扣

中國結中的琵琶結演變而成。

花扣

花扣是裝飾性較強的扣子,於清末出現,流行於民國初年,多用於女裝唐裝旗袍鳳仙裝等,近年在韓服和越服中也有使用。因結構可分為實心(中心部位被袢條充滿)和空心(中空或用其他布料包棉花嵌在裡面)兩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