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盛意》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名詞解釋
敬辭。
原指深厚的情意。用來稱對方對自己的情意。
《西遊記》三〇回:「八戒堅辭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師父久等,不勞進洞罷。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也作〖盛情〗shèngqíng。 元·王曄《桃花女》二折:「[彭大上雲]老官人,你這等盛意,我已心領了。」《紅樓夢》一回:「雨村聽了,並不推辭,便笑道:『既蒙厚愛,何敢拂此盛意。』」
另作〖厚意〗hòuyì;〖厚情〗hòuqíng。
術語名詞
術語(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學科領域用來表示概念的稱謂的集合,在我國又稱為名詞或科技名詞(不同於語法學中的名詞)。術語是通過語音或文字來表達或限定科學概念的約定性語言符號,是思想和認識交流的工具。根據國際標準,「術語」一詞僅指「文字指稱」。但許多人使用此詞頗為混亂,時而指指稱,時而指概念。這可能是由於言者腦中概念漂移。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華夏」這個名號是從哪裡出現的嗎?,搜狐,2022-10-20
- ↑ 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