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盛宣懷(清朝官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盛宣懷(清朝官員)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又字幼勖、荇生、杏生、號次沂、又號補樓、別署愚齋、晚年自號止叟。漢族,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人,死後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人物生平

初出茅廬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1月4日),盛宣懷出生於清末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龍溪(今常州市鐘樓區五星鄉盛家灣村)。

清咸豐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軍將至常州,盛宣懷隨父母逃往江陰長涇鎮,再逃至鹽城。時盛康任湖北糧道,派人接到湖北。

清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盛康任湖北鹽法道,四川與淮北互爭引地,長期相持不下,盛宣懷建議川、淮並行,難題得以解決。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學。當時先後擔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嚴樹森都是經世派著名人物,軍務、吏治嚴明整飭,冠行於各行省,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

清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懷與二弟一起回武進縣應童子試,雙雙入泮,補縣學生。

清同治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懷鄉試落第。盛康家居守制,一意為惇宗睦族之事,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盛宣懷也都參與規劃。

協辦洋務 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鴻章幕,協助李鴻章辦洋務。受到李的賞識,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級。

1875年李又委盛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清光緒二年(1876年),盛宣懷在湖北廣濟盤塘設立"開採湖北煤鐵總局",雇英國礦師郭師敦查勘湖北煤鐵礦藏。

清光緒三年(1877年)七月,郭師敦等勘得大冶鐵礦。十一月盛宣懷赴黃石港會同大冶知縣林佐等對鐵山土地產權,進行詳勘。又自民間購得部分鐵山土地產權,準備在黃石港東吳王廟旁(今沈家營)設煉鐵廠,後因經費難籌,李鴻章未批准。

清光緒五年(1879年),署天津河間兵備道。

清光緒十年(1884年),赴粵辦理沙面事件,署天津海關道。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任招商局督辦。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道台兼東海關監督。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在煙臺獨資經營客貨海運,航運範圍不僅擴大到山東整個沿海,而且還開闢了煙臺至旅順的航線。

主要功績

興辦實業 發展航運

1872年,盛宣懷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採納,李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公司之一),這是盛辦理輪船航運的開始。同年擬定中國第一個集商資商辦的《輪船招商章程》。

1873年, 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情系電報

1879年,盛宣懷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採納之,又命盛督辦。1880年,創建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從此進入電訊業。1882年,為了阻止外國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廣東、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他挪用海關錢糧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

督辦紡織

1892年起,盛宣懷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1894年,開辦華盛紡織總廠;又以官督商辦及官商合辦名義,控制大純、裕春、裕晉諸多紗廠。

投資煤礦

1898年,盛宣懷開辦萍鄉煤礦,1902年創辦中國勘礦總公司,1908年將它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併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因漢陽鐵廠生產不景氣,虧損嚴重,張之洞奏派盛宣懷接辦漢陽鐵廠(包括大冶鐵礦、江夏馬鞍山煤礦)。盛接辦漢陽鐵廠後,招募商股,將帥官辦企業改為"官督商辦",並改漢陽鐵廠為總廠,委輪船招商局會辦鄭觀應為總辦,將大冶鐵礦隸屬總廠,接着便着手改造、擴充漢陽鐵廠。針對漢陽鐵廠缺乏燃料、產品質量低劣等問題,首先派委員帶同外國礦師沿長江上下暨江、皖、楚西各境,搜求鑽試,尋覓佳煤,結果覓得萍鄉煤礦。遂向德國禮和洋行借德銀400萬馬克作為資本,開辦萍鄉煤礦,解決燃料問題。隨即奏派郎中李維格出國考察鋼鐵,求取煉鋼新法,以提高產品質量。李在考察歐美鋼鐵工業的同時,找到漢廠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盛於是購置新機爐,全面改造鐵廠。經過改造、擴充的漢陽鐵廠,成為東亞"第一雄廠"。但盛在改造、擴充漢陽鐵廠時,為解決資金問題,在日本制鐵所的誘惑下,以大冶鐵礦得道灣礦山及礦局的全部財產作抵押,向日本興業銀行借款300多萬日元,使大冶鐵礦主權喪失。

督辦鐵路

1886年,盛宣懷創辦中國第一個山東內河小火輪公司;19世紀90年代後期建成中國第一條鐵路幹線盧漢鐵路。

興辦銀行

1897年5月27日,盛宣懷還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這是中國的第一家銀行。此後,與比利時、英國、美國簽訂鐵路借款合同草約。

興辦大學 甲午戰爭後,盛宣懷認為國家欲圖自強,籌設學堂、培育人才是關鍵。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西國人材之盛皆出於學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這一天也成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建校紀念日。

北洋大學堂創建後,盛宣懷秉承"事事研求"的人生宗旨,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辦學方針,形成了"西學體用"的思想理念。首先,他採用專家辦學模式,奏明皇帝"須遴選深通西學體用之員總理",聘請美國教育家丁家立具體掌管設在天津的大學堂,並聘請了一批外籍教員。

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是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台灣交通大學的前身。

1897年在南洋公學首開師範班,是為中國第一所正規高等師範學堂。

1909年在南洋公學首開航政科,後發展為獨立的吳淞商船學院,是為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前身。

盛宣懷還創設了南洋公學附設譯書院、電報學堂等。為適應清政府經濟特科的選拔,他精心開辦了"特班",專門培養政府官吏,如為發展鐵路事業,開辦了"鐵路班"。

盛宣懷與大學教育的淵源並不只體現在他親自創辦的這些學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後,其十餘萬卷的藏書被民國政府一分為三,分別給了聖約翰大學、交大和山西銘賢學校。解放後,這些藏書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調整,安徽大學、華東師大、山西農大成為新的受益者。甚至連盛宣懷與朋友來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學所收藏。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