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角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角草

鹽角草(學名:Salicornia europaeaL.)是藜科鹽角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5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枝肉質,葉不發育,鱗片狀,頂端銳尖,基部連合成鞘狀,邊緣膜質。花序穗狀,腋生,花被肉質,倒圓錐狀,上部扁平成菱形;雄蕊伸出於花被之外;花葯矩圓形;子房卵形;鑽狀,果皮膜質;種子矩圓狀卵形,種皮近革質,6-8月開花結果。[1]

分布於中國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山東和江蘇北部。生於鹽鹼地、鹽湖旁及海邊。朝鮮、日本,蘇聯、印度、歐洲、非洲和北美也有分布。鹽角草乾草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種子含油,可代替魚粉養魚;鹽角草提取物可作為美容產品的主要成分,鹽角草還可以作為防火材料,製成防火板。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莖直立,多分枝;枝肉質,蒼綠色。葉不發育,鱗片狀,長約1.5毫米,頂端銳尖,基部連合成鞘狀,邊緣膜質。 花序穗狀,長1-5厘米,有短柄;花腋生,每1苞片內有3朵花,集成1簇,陷入花序軸內,中間的花較大,位於上部,兩側的花較小,位於下部;花被肉質,倒圓錐狀,上部扁平成菱形;雄蕊伸出於花被之外;花葯矩圓形;子房卵形;柱頭2,鑽狀,有乳頭狀小突起。果皮膜質;種子矩圓狀卵形,種皮近革質,有鈎狀刺毛,直徑約1.5毫米。花果期6-8月。

鹽角草攝收後所蓄積的鹽分主要集中在主莖的中上部,並且主要集聚在莖節間皮層的大薄壁細胞[註 1]中;莖節部則有高濃度氯離子存在;在莖橫截面上的薄壁組織中表現出由外層至內層逐漸積累的現象;由於莖部維管束在節部的不連續性,鹽分在節部有顯著的積累,相反,莖基部和根部鹽份很少積累;除莖部體表有少量鹽晶泌出外,絕大多數積存於體內,地上部乾重中灰分占30-50%,屬超積累型鹽生植物。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山東和江蘇北部。朝鮮、日本,蘇聯、印度、歐洲、非洲和北美也有。生長在鹽鹼地、鹽湖旁及海邊。

鹽角草在3%和5%氯化鈉鹽水灌溉區生長最快,並可以在3倍于海水鹽分濃度的環境生長,是地球截止到2004報道的最耐鹽的植物種之一,其耐鹽漬能力顯著強於苜蓿

主要價值

中國野生鹽角草的單株產籽量和產油量均顯著高於國外進口的鹽角草。生長在中國廣大地區的野生鹽角草可以作為生物柴油原料植物進行深入研究和利用。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綠色能源」,另外,鹽角草乾草含粗蛋白35%、粗脂肪6%、粗纖維5%,種子含油30%,可代替魚粉養魚;鹽角草提取物可作為美容產品的主要成分,含有必需氨基酸,保濕效果好,適合缺水肌膚的彩妝底霜,較以往產品易塗抹、附着力強;[2]鹽角草還可以作為防火材料,製成防火板。

鹽角草是地球上截止到2004年所有報道過的最耐鹽的陸生高等植物種類之一。基於其顯著的攝鹽能力和集積特徵,鹽角草可作為生物工程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廣泛用於鹽鹼地的綜合改良;植株蛋白質組成良好,飼餵試驗表明可顯著改善肉類品質,可作為普通飼料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的鹽鹼地區和沿海灘涂地區潛在的飼料作物資源;鹽角草種子脂類含量高且組成好,可望開發成油料作物;鹽角草植株含有大量灰分,可作為提煉鈉鹽等化學品的原料;鹽角草是一種重要的耐鹽基因供體,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農作物和生態工程植物的耐鹽性遺傳工程改良工作。

注釋

  1. 「薄壁細胞」:薄壁細胞 是多數植物體內數目最多的細胞,成熟後繼續存活,只有很薄的初生壁,沒有次生壁,一般為直徑近乎相等的多面體,但也可以分化為星芒、分枝以及臂狀等。薄壁細胞的功能很多,如貯存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等。

參考資料